雨余残照在,塘静独行行。
荷积水珠重,天收霓帔轻。
倦禽倚卧柳,聚蚓殢坳泓。
帽侧林枝碍,裳褰野蔓萦。
芡韬园客剥,蒲刃水妖惊。
决决流泉活,蒙蒙夕雾平。
榴房生蠹落,蛛网害虫成。
坎黾无时怒,浑鱼自乐清。
高台从兽窟,古道有根横。
写景未能就,娟娟月上城。
雨余残照在,塘静独行行。
荷积水珠重,天收霓帔轻。
倦禽倚卧柳,聚蚓殢坳泓。
帽侧林枝碍,裳褰野蔓萦。
芡韬园客剥,蒲刃水妖惊。
决决流泉活,蒙蒙夕雾平。
榴房生蠹落,蛛网害虫成。
坎黾无时怒,浑鱼自乐清。
高台从兽窟,古道有根横。
写景未能就,娟娟月上城。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