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嘆白髮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春園即事
下一篇詩文: 黃雀痴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以前紅潤美好的容顏已經變成了牙齒鬆動脫落的老年模樣,似乎是片刻間,兒童時的髫發就變成了銀絲。
一生有多少傷心事啊,不向佛法中尋求解脫,又如何消解?

註釋
宿昔:以往,以前。
朱顏:紅潤美好的容顏,這裡指青春年少。
暮齒:指晚年。
垂髫(tiáo):指兒童或童年。髫:兒童垂下的頭髮。
空門:大乘佛法以觀空為入門。《大智度論·釋初品》:“空門者,生空、法空。”後來以“空門”代指佛寺或泛指佛法。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嘆白髮》這首詩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之手,表達了他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人透過對朱顏暮齒與白髮垂髫的描繪,生動地寫出了人生短暫和衰老的無奈。同時,詩中亦流露出詩人對人生的種種傷心事以及尋求解脫的深切渴望。

  首句“宿昔朱顏成暮齒”,詩人巧妙地透過“宿昔”與“暮齒”的對比,形象描繪出人生的短暫與青春的迅速消逝。朱顏象徵著青春的活力和美好,而暮齒則代表著衰老的到來,這種鮮明的對比,讓人深感人生的無常和時間的無情流逝。

  次句“須臾白髮變垂髫”,詩人再次以“須臾”與“白髮垂髫”相呼應,進一步揭示了人生的衰老與無常。須臾意指極短的時間,而白髮垂髫則生動地展示了衰老的容顏。這種對比加深了人們對人生短暫與無常的體會。

  第三句“一生幾許傷心事”,詩人直接傾訴了人生的傷心事之多。人生充滿了各種挫折和磨難,這些傷心事如同重石壓在心頭,讓人難以釋懷。詩人用“幾許”這個詞,暗示了傷心事之多,難以計數。

  最後一句“不向空門何處銷”,詩人表達了尋求解脫的渴望。空門代指佛門,詩人認為只有皈依佛門才能消解內心的苦悶和傷心事。這種尋求解脫的渴望,也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無奈和迷茫。

  整首詩以形象的比喻和直接的表達,展示了人生的短暫、衰老、無常和傷心事之多。同時,詩人也透露出對人生的迷茫和尋求解脫的渴望。這首詩不僅表達了詩人個人的感慨,也反映了人們對人生和時光的普遍思考
展開↧
詩文作者
王維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447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