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長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長相思·汴水流
下一篇詩文: 賦得古原草送別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九月西風漸起,月色陰冷霜花已凝成。
思念你夜不能寐,故倍感秋夜漫長,一夜裡總是心神不安。
二月裡春風徐徐吹來,春草發芽春花開放。
因為思念你只覺春日漫長,一天裡幾次迴轉愁腸。
我住在洛橋的北面,你住在洛橋的南邊。
十五歲那年與你相識,到現在你已經二十三歲。
好像是那女蘿草一樣,它生長在松樹的旁邊。
蔓兒短又苦松樹太高,盤旋往復夠不到上面。
人們說人要有了心願,心願至誠老天必定會成全。
心甘情願變作比肩獸,寸步不離並肩走向前。
情願變成深山的大樹,異根而生卻枝枝相連。

註釋
長相思: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原為古怨思二十五曲之一。
興:起。
霜華:霜花。一作“露華”。華,同“花”。凝:凝集,凝結。
秋夜長:謂因為思念,夜不能寐,故倍感秋夜漫長。
魂九升:形容心神不安。西晉潘岳《寡婦賦》:“意忽怳以遷越兮,神一夕而九升。”九,形容次數之多。升,動盪不安。
草坼(chè):草發芽。坼,裂開。《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一作“拆”。
春日遲:語本《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春季白天變長,給人以日頭移動遲緩的感覺。這裡則因“思君”而嫌春天太長,帶有感情色彩。
一夜:一作“一日”。腸九回:形容憂思之甚,致使肚腸也翻轉不定。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回,轉。
洛橋:指洛陽的天津橋,橫跨洛水之上。唐代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有如:猶如,好像。
女蘿草:地衣類植物,即松蘿。植物體呈絲狀,多依附松樹生長,古代常用來比喻婦女婚後依附丈夫。此喻女子經常與男子在一起。《詩經·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於松柏。”
“蔓短”句:用短蔓難攀高枝比喻女子與男子門不當戶不對。蔓,細長不能直立的莖。
縈迴:迂迴,纏繞。
“人言”句:意謂聽人講人要有虔誠的心願。
“願至”句:意謂願心至誠,上天必助其實現。
遠方獸:即《爾雅·釋地》中所說的“比肩獸”。據說這種比肩獸,一個叫蟨(jué),前腿像鼠,後腿像兔,前低後高,善於尋找食物,而行走即跌倒;另一個叫邛邛岠虛,前腿像鹿,後腿像兔,前高後低,不能覓食,卻善於走路。因此,二獸各發揮其特長,互相依存,謂之比肩獸。這裡用來比喻夫妻形影不離。
比肩行:並肩行走。比,並。
連理生:兩棵樹的幹或枝連生在一起,好像一棵樹一樣,叫作連理。常用來比喻恩愛夫妻。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又東晉幹寶《搜神記》載,戰國宋康王舍人韓憑,妻何氏,甚美,康王奪之,並罰憑築長城。不久,憑夫婦相繼自殺。鄉人理之,兩冢相望。“宿夕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恆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

參考資料:

1、霍松林著. 霍松林歷代好詩詮評[M].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271.

2、曾凡玉編著. 唐詩譯註鑑賞辭典[M]. 武漢:崇文書局, 2017:905-906.

3、王思宇選注. 長相思 中國曆代戀情詩[M].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8:170.

4、林仕億選注. 愛情詩精華[M]. 北京:京華出版社, 2002:149.

5、(唐)白居易著;施蓉,蘇建科選注. 白居易詩精選精注[M].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78-79.

6、李希南,郭炳興編著. 白居易詩譯釋[M].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3:203-205.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長相思》是樂府舊題,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其列入《雜曲歌辭》。南朝至唐代詩人多用此題寫男女或朋友久別相思之情,通常以“長相思”開頭,通篇句式長短不一。白居易的這一首,則全用五言句式。此詩大約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從詩中所寫戀情來看,可能與詩人早年的戀愛經歷有關。建中三年(782),因避家鄉戰亂,白居易舉家遷至父親白季庚任官所在地符離(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在那裡,他與比他小四歲的鄰居女子湘靈青梅竹馬,朝夕不離,後來二人墜入情網。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離開符離去往江南叔父處。貞元十六年(800)初,白居易考中進士,回符離住了近十個月,而母親則以門第不般配為由拒絕了他與湘靈的結婚要求。此詩即是在這種情形下創作的。

參考資料:

1、呂美生主編. 中國古代愛情詩歌鑑賞辭典[M]. 合肥:黃山書社, 1990:310.

2、白高來,白永彤編. 白居易洛中詩編年集[M]. 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2008:2.

3、鄧紹基,周秀才,候光復主編. 中國古代十大詩人精品全集 白居易[M]. 大連:大連出版社, 1997:10.

4、王志清撰. 白居易詩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14-15.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痴情女子對情郎的思念。前八句寫女子一年四季日夜思念情郎,心神不寧;中八句寫女子與情郎原是青梅竹馬,女子早已以心相許;後六句表現女子欲與情郎結為百年之好的強烈願望。全詩以代言體形式,運用以景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和通俗生動的比喻,透過女子之口傾吐刻骨相思和美好願望,情真意切,委婉動人。

  “九月西風興,月冷霜華凝。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寫的是秋夜相思之苦。西風、冷月、霜露這些詞語所造成的意象有力襯托了相思之苦。“二月東風來,草坼花心開。思君春日遲,一夜腸九回”表明自秋至春相思之情不減,春、秋兩季如此,夏、冬兩季如何相思,也就不言可知了。《長恨歌》中的“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所說是春與秋,筆法正相同,都是表明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不管是溫暖的春天花開之日,還是寒冷的霜風秋雨的月夜之時,夢魂縈繞輾轉反側,相思之情深切。詩人運用了以景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九月西風興”“二月東風來”,既是寫時間、氣候的變化,也是為寫少女相思渲染氣氛。“月冷霜花凝”“草坼花心開”,既是寫景,又是烘托少女相思之心,其中有比喻的因素。以上八句,四句寫秋夜的相思,四句寫春日的相思,情韻纏綿,感人肺腑。

  在描繪了相思之情的深遠久長之後,主人公便以更明確的口吻作自我身世介紹:“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這裡洛橋難以指實,亦不必指實,只是表明這位女子與君住得不遠。“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不僅住處相近,相識亦很早,已有八年之久,但是二人沒有結合,至今還在苦苦相思。接下去的“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蔓短枝苦高,縈迴上不得”交代了原因,原來是門第身份差別太懸殊,就像松樹下的女蘿草,雖然有心攀援纏繞而上,但可惜“蔓短”而松樹枝又很高,“縈迴上不得”。以形象的比喻點出了二人不能結合的原因。

  主人公沒有就此罷休,仍然從秋夜到春日在長相思,而且還發出了充滿一片痴情的祝願:“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聽人說人要是有一個美好願望,只要這個願望真誠至極,就會感動上天,上天就能成全,使之成功,所以她才長相思,並且發出“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的美好心願。這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長恨歌》中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二者幾乎雷同,不過是把“比翼鳥”換成“比肩獸”罷了。詩人以“步步比肩行”的“遠方獸”及“枝枝連理生”的“深山木”為喻寫女子的心願,具體形象地寫出了抽象的感情。

  這首詩中有不少數量詞,如“一夜”“九”“十五”“二十三”等,大多兩兩相對,如“九月”對“二月”。這些數量詞與其它詞的巧妙搭配,使語言更加通俗,別具一格。前八句和後四句又用了隔對法。“九月”四句用蒸韻,與“二月”四句用灰韻,句句隔對,交錯迴環;後四句是隔句對,既是排句,又是比喻。這些手法的運用,使詩思豐富深刻,情感纏綿俳惻,情調悽婉哀怨,更能激盪讀者的心靈。

參考資料:

1、曾凡玉編著. 唐詩譯註鑑賞辭典[M]. 武漢:崇文書局, 2017:905-906.

2、李希南,郭炳興編著. 白居易詩譯釋[M].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3:203-205.

3、呂美生主編. 中國古代愛情詩歌鑑賞辭典[M]. 合肥:黃山書社, 1990:310.

4、李文祿,宋緒連主編;餘冠英,楊仁愷,張震澤,劉萬泉顧問. 古代愛情詩詞鑑賞辭典[M]. 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0:385-386.

展開↧
詩文作者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783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