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鷓鴣天 遺山樂府下附
下一篇詩文: 鷓鴣天 同上
詩文作者
李治
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

14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