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韓二·楚圍雍氏韓令冷向借救於秦

楚圍雍氏韓令冷向借救於秦原文

  楚围雍氏,韩令冷向借救于秦,秦为发使公孙昧入韩。公仲曰:“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对曰:“秦王之言曰,请道于南郑、兰田以入攻楚,出兵于三川以待公,殆不合军于南郑矣。”公仲曰:“奈何?”对曰:“秦王必祖张仪之故谋。楚威王攻梁,张仪谓秦王曰:‘与楚攻梁,魏折而入于楚。韩固其与国也,是秦孤也。故不如出兵以劲魏。’于是攻皮氏。魏氏劲,威王怒,楚与魏大战,秦取西河之外以归。今也其将扬言救韩,而阴善楚,公恃秦而劲,必经与楚战。楚阴得秦之不用也,必易于公相支也。公战胜楚,遂与公乘楚,易三川而归。公战不胜楚,塞三川而守之,公不能救也。臣甚恶其事。司马康三反之郢矣,甘茂与昭献遇于境,其言曰收玺,其实犹有约也。”公仲恐曰:“然则奈何?”对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张仪。以公不如亟以国合于齐、楚,秦必委国于公以解伐。是公之所以外者仪而已,其实犹之不失秦也。”

楚圍雍氏韓令冷向借救於秦譯文
楚國圍困雍氏,韓國派冷向到秦國借救兵,秦國為此派公孫昧來到韓國。公仲說:“您認為泰國將會救韓國呢?還是不救韓國呢?”

  公孫昧回答說:“秦王的話是這樣說的,請你們取道南鄭、藍田去攻打楚國,我們出兵進駐三川,等待您。這樣恐怕秦、韓兩軍永遠也不能會合了。”

  公仲說:“怎麼辦呢?”

  公孫昧回答說:“秦王一定會效法張儀以往的計謀。楚威王進攻魏國,張儀曾對秦王說:‘我們同楚國一起攻打魏國,魏國就會掉頭投向楚國。韓國本來就是魏國的盟國,這樣泰國就孤立了。因此不如假意出兵使魏國變得強硬起來。’這時楚國一定圍攻皮氏。魏國態度強硬,楚威王大怒,楚國和魏國展開大戰,結果秦軍奪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滿意而歸。觀在秦國表面上聲畜救韓,而暗地裡與楚國親善,您依仗秦國態度強硬,一定輕視同楚國的戰鬥。楚國已暗中得知秦國不會幫助韓國,一定很容易同您相抗衡。您如果戰勝楚國,秦國就會同您一道乘楚國之危奪壤土地,攻佔三川而歸。您戰不勝楚國,秦國就會阻塞三川全辦拒守,您不能自救。臣下厭惡這樣的事。司馬康三次往反到楚閣的郢都,甘茂又同昭獻在邊境上會面,他們聲稱楚國收回了軍印,不再攻打韓國,其實在這背後仍有盟約。”

  公仲忍懼地說:“既然如此,那麼該怎麼辦呢?”

  公孫昧回答說:“您一定要先考慮韓國的實力,而後考慮秦國的援助,先用自身的計謀,而後考慮張儀的幫助,您不如趕快讓韓國同齊國、楚國聯合在一起,秦國一定會把國家託付給您,以解除可能遭到的進攻。這樣您疏遠的不過是張蟻罷了:,而實際上仍沒有失去秦國的邦交。”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