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大青葉

dà qīng yè

大青葉
大青葉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大青葉
藥材拼音 dà qīng yè
藥材別名 路邊青葉、藍葉、藍菜
英文名稱 folium isatidis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
藥用部分 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乾燥葉。
(動)植物形態 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100厘米。光滑無毛,常被粉霜。根肥厚,近圓錐形,表面土黃色,具短橫紋及少數鬚根。基生葉蓮座狀,葉片長圓形至寬倒披針形,長5~15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尖,邊緣全緣,或稍具淺波齒,有圓形葉耳或不明顯;莖頂部葉寬條形,全緣,無柄。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在枝項組成圓錐狀;萼片4,寬卵形或寬披針形;花瓣4,黃色,寬楔形,先端近平截,邊緣全緣,基部具不明顯短爪;雄蕊6,4長2短;雌蕊1,子房近圓柱形,花柱界限不明顯,柱頭平截。短角果近長圓形,扁平,無毛,邊緣具膜質翅,尤以兩端的翅較寬,果瓣具中脈。種子1顆,長圓形,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產地分佈 全國各地多有栽培。
採收加工 夏、秋二季分2~3次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藥材性狀 多皺縮捲曲,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長橢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20厘米,寬2~6厘米;上表面暗灰綠色,有的可見色較深稍突起的小點;先端鈍,全緣或微波狀,基部狹窄下延至葉柄呈翼狀;葉柄長4~10厘米,淡棕黃色。質脆。氣微,味微酸、苦、澀。
性味歸經 性寒,味苦。歸心經、胃經。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涼血清斑。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煎服10~15克。用治溫病、血熱發斑、壯熱不退、痄腮、喉痺、丹毒以及血熱妄行的上部出血症等。
藥理研究 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尚具有抗內毒素的作用。對大鼠有利尿作用,對大鼠蛋清性“關節炎”及右旋糖酐性“關節炎”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
化學成分 含黃酮苷-山大青苷,此外,也含有靛玉蘭、靛藍、菘藍苷B、靛玉紅、呋喃木糖甜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 非實熱火毒者慎服,脾胃虛寒者禁服。
配伍藥方 ①預防流行性感冒:大青葉、貫眾各500克,混合,加水5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成人每次100毫升,日服3~4次,小兒酌減,連服5天。(《全國中草藥彙編》) ②治流行性感冒:大青葉、板藍根各30克,薄荷6克,煎水,當茶飲。(《湖北中草藥志》) ③治咽炎,急性扁桃體炎,腮腺炎:大青葉、魚腥草、玄參各30克,水煎,分3次服。(《湖北中草藥志》) ④治無黃疸型肝炎:大青葉60克,丹參30克,大棗10枚。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⑤治唇邊生瘡,經年不瘥:取大青葉十斤,絞取汁,洗之。(《聖惠方》)
上一味中藥材: 四季青
下一味中藥材: 迎春花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