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山銀花

shān yín huā

山銀花
山銀花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山銀花
藥材拼音 shān yín huā
藥材別名 土忍冬
英文名稱 lonicerae flos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
藥用部分 忍冬科植物華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的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常綠藤本。老莖黃褐色至黑褐色,嫩莖節有環紋,幼時披毛,成長時全部脫落近無毛。單葉對生,卵圓形至橢圓形,主脈有短疏毛,葉背密生白短柔毛;葉柄長,有短柔毛;苞片披針形,極小,密生小硬毛,萼齒三角狀披針形。花成對生於葉腋或頂的花序柄上,花冠管狀,稍被柔毛,初時白色,後變成黃色,外面有倒生短糙毛及腺毛。漿果橢圓形,熟後黑色,種子1~2枚。
產地分佈 生於山坡灌木叢或疏林中及路旁和亂石堆,野生。廣東、廣西有栽培。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採收加工 夏初花開放前採收,乾燥。
藥材性狀 棒狀,上粗下細,略彎曲。表面黃白色或綠白色(久貯色漸深),密被灰白色毛。偶見葉狀苞片。花萼綠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開放者花冠筒狀,先端二唇形;雄蕊5個,附於筒壁,黃色;雌蕊1個,子房無毛。氣清香,味淡、微苦。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歸肺經、心經、胃經。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涼散風熱。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用量6~15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用治癰腫疔瘡、喉痺、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等病症。
藥理研究 具有抗菌、抗病原微生物、抗毒、抗炎、解熱、促進炎性細胞吞噬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作用。降血脂,中樞興奮,抗生育,輕度預防大鼠幽門結紮性胃潰瘍。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油中含30多種成分。另含木犀草素、異綠原酸、木犀草素、蘆丁、槲皮素、金絲桃苷、亞麻酸乙酯、香荊芥酚、β-谷固醇-D-葡萄糖苷、豆固醇-D-葡萄糖苷、灰氈毛忍冬皂苷甲、灰氈毛忍冬皂苷乙、綠原酸等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
使用禁忌 不能當金銀花用。脾胃虛寒及瘡瘍屬陰證者慎服。
配伍藥方 ①治太陰溫病初起,邪在肺衛,但發熱而不惡寒,且口渴者:連翹30克,山銀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葉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上杵為散,每服18克,鮮葦根湯煎服。(《溫病條辨》銀翹散) ②治太陰暑溫,汗後餘邪未盡。頭感微脹,視物不清:鮮荷葉邊6克,鮮山銀花6克,西瓜翠衣6克,鮮扁豆花一枝,絲瓜皮6克,鮮竹葉心6克。上藥用水二杯,取一杯,一日二次分服。(《溫病條辨》清絡飲) ③治發背,惡瘡,托里,止痛,排膿:山銀花120克,甘草30克(炒)。上為粗末,每服12克,水、酒各一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之。(《衛生寶鑑》) ④治癰疽發背初起:山銀花240克,水十碗,煎至二碗,入當歸60克,同煎至一碗,一氣服之。(《洞天奧旨》歸花湯) ⑤治乳腺不行,結成癰腫,疼痛不可忍者:山銀花、當歸、黃芪(蜜炙)、甘草各7.5克。上作一服,水煎,入酒半盞,食後溫服。(《濟陰綱目》金銀花散) ⑥治乳巖積久漸大,色赤出水,內潰深洞:山銀花、黃芪(生)各15克,當歸24克,甘草5.4克,枸橘葉(即臭橘葉)五十片,水酒各半煎服。(《竹林女科》銀花湯) ⑦治溼溫、溫熱之邪,鬱阻肺氣,咽喉不利疼痛:連翹30克,牛蒡子18克,山銀花15克,射干9克、馬勃6克。上藥搗成粗末,每用18克,水煎片刻,待香味大出後,即可服用。(《溫病條辨》銀翹馬勃散)
上一味中藥材: 木棉花
下一味中藥材: 翻白草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