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三白草

sān bái cǎo

三白草
三白草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三白草
藥材拼音 sān bái cǎo
藥材別名 五路葉白、白水雞、塘邊藕、水木通、白花照水蓮、白葉蓮
英文名稱 saururus chinensis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
藥用部分 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的地上部分。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狀莖肉質,白色,有須狀根。莖直立,有稜脊,無毛。單葉互生,具長柄,柄表面有條紋,葉片卵形或披針狀卵形,先端尖或長尖,基部心形或耳形,全緣,兩面均無毛;在莖端花序下的 2~3片葉,開花時常乳白色;托葉與葉柄合生,故葉柄基部寬大。總狀花序於枝頂與葉對生,花序梗有毛;花小,無花被;雄蕊6枚;雌蕊由4枚近完全合生的心皮組成,柱頭4個,向外捲曲。蒴果,成熟後頂端分裂4個分果瓣;每個分果近球形,表面多疣狀突起。花期4~6月。
產地分佈 生於潮溼地及近水處。主產於江蘇、安徽、江西等地。
採收加工 根狀莖於秋季採挖。全草四季均可採收,洗淨,曬乾。
藥材性狀 根莖圓柱形,稍彎曲,有分枝,長短不等;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節及縱皺紋,節上有鬚根,呈環節狀,節間長約2厘米,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粉性。莖呈圓柱形,有縱溝4條,一條較寬廣;斷面黃色,纖維性,中空。單葉互生,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5厘米,寬2~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基出脈5條;葉柄較長,有縱皺紋。總狀花序於枝頂與葉對生,花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辛。歸肺經、膀胱經。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用量15~30克,水煎服;鮮者適量,或搗汁飲。外用搗爛敷患處。用治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白帶、尿路感染、腎炎水腫;外治瘡瘍腫毒、溼疹。
藥理研究 具有中樞抑制和抗精神病作用。三白草乙醇提取物可降血糖。三白草洗液對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白念珠菌、淋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三白草還有抗滴蟲、鎮痛、止癢、利尿、清熱消炎、止咳祛痰等作用。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根、莖、葉均含可水解鞣質。葉含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金絲桃苷、異槲皮苷等。另含槲皮苷、三白草酮等成分。
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
配伍藥方 ①治尿路感染熱淋、血淋:三白草15克,車前草、鴨跖草、白茅根各30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②治細菌性痢疾:三白草、馬齒莧各30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③治蛇咬:三白草莖葉搗爛,外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④治赤白帶下:三白草、水芹、雞冠花各15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⑤治癰癤初起:三白草15克,魚腥草30克。煎服。另取三白草葉加桐油適量,搗爛外敷。(《安徽中草藥》) ⑥治乳汁分泌不足:三白草30克,豬蹄2只。水煮至肉爛。喝湯食肉。(《安徽中草藥》) ⑦治高血壓:三白草15~30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千里光
下一味中藥材: 錦燈籠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