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廣東狼毒

guǎng dōng láng dú

廣東狼毒
廣東狼毒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廣東狼毒
藥材拼音 guǎng dōng láng dú
藥材別名 痕芋頭、木芋頭、野芋頭
英文名稱 Cantonese Wolf venom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
藥用部分 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莖。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大型草本。莖粗壯,莖皮茶褐色,多黏液。葉聚生莖頂,卵狀戟形;葉柄粗壯,盾狀著生。佛焰苞下部筒狀,上部舟狀,黃綠色;肉穗花序圓柱形,短於佛焰苞,下部為雌花部分,白色,中間為不孕部分,上部為雄花部分,淡黃色,頂端附屬體淡綠色至奶黃色;無花被,雌花的子房l室,具數個基生胚珠;雄花具4個聚葯雄蕊。漿果紅色,卵狀,具1~2粒種子。
產地分佈 生於山谷、水溝邊或村莊附近。分佈於廣東、海南、臺灣、福建、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地。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以夏、秋季採挖者質佳。挖取根莖,除去鬚根,切片,曬乾。加工時應避免汁液沾染面板,以免產生過敏反應。
藥材性狀 不規則近圓形、橢圓形或長方形塊片,片面捲曲不平。表皮菲薄,棕黃色,間有殘存深棕色的鱗葉。切面黃白色,富澱粉性,佈滿粒狀點及纖維狀細筋脈。質輕稍韌。氣微,味淡,嚼之麻舌。
性味歸經 味辛,性寒,有大毒。歸心經、肝經、膽經、大腸經。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生用或煎煮時間過短,會引起舌腫麻木,甚至有中樞神經中毒症狀。
臨床應用 用量6~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用治斑痧發熱、絞腸痧、腹痛吐瀉。外用治癰疽腫毒、瘰癧痰核、疥癬、蛇犬咬傷。
藥理研究 麻醉作用:廣東狼毒中含有多種生物鹼,其中的烏頭鹼能夠透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來產生麻醉作用。 抗炎作用:廣東狼毒中的生物鹼具有抗炎作用,能夠抑制炎症反應和炎症介質的釋放,從而減輕炎症症狀。 心血管作用:廣東狼毒中的生物鹼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影響,能夠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血供,同時還具有降低血壓和調節心律的作用。 抗菌作用:廣東狼毒中的生物鹼對多種細菌、真菌和寄生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夠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
化學成分 鮮根莖含海芋素、三半乳糖甘油酯、四半乳糖甘油酯。此外,還含葡萄糖、果糖、海韭菜苷、異海韭菜苷、胡蘿蔔素、維生素等。
使用禁忌 孕婦、兒童、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配伍藥方 廣東狼毒+附子:兩者均具有溫陽祛寒、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於寒邪引起的寒痺、關節疼痛等症狀。 廣東狼毒+生薑:生薑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痛的作用,與廣東狼毒搭配使用可能有協同效應,適用於胃寒嘔吐、胃痛等症狀。 廣東狼毒+白芍:白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與廣東狼毒搭配使用可增強止痛效果,適用於風溼性關節痛、痛經等症狀。
上一味中藥材: 十萼茄
下一味中藥材: 魚膽草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