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ng dài
藥材名稱 | 青黛 |
藥材拼音 | qīng dài |
藥材別名 | 靛、靛花、靛沫、藍靛、藍露、青蛤粉、靛沫花 |
英文名稱 | indigo naturalis |
功效分類 | 清熱涼血藥 |
藥用部分 | 蓼科植物蓼藍(靛藍)Pot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地上部分經加工製得的乾燥粉末或團塊。 |
(動)植物形態 | 一年生草本,高50~ 80厘米,莖圓柱形,淡紫紅色,下部節處生鬚根。單葉互生。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花淡紅色,密集;花被5深裂。瘦果卵形,具3稜,黑褐色,含種子1枚,包於宿存的花被內。 |
產地分佈 | 多栽培或半野生狀態。主要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陝西、山東、湖北、四川、貴州、廣西及廣東等地。 |
採收加工 | 夏、秋季採收,割取地上莖葉部分,去雜質,切段,曬乾。置木桶或缸內,水浸2~3晝夜,至葉自枝條脫落時撈出枝條,加入適量石灰充分攪拌,至浸液由烏綠色轉變為深紫紅色時,撈出液麵產生的藍色泡沫,曬乾。 |
藥材性狀 | 極細粉末,灰藍色或深藍色,質輕易飛揚,黏手黏紙,投水中浮於水面,也有呈多孔性小塊。有特殊草腥氣,味微酸。 |
性味歸經 | 性寒,味鹹。歸肝經。 |
功效作用 | 清熱涼血、定驚。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0.9~1.5克,吞服或沖服。用治溫毒、發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口瘡、痄腮、喉痺、小兒驚癇等。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用青黛鱉甲湯:青黛、鱉甲各62克,生地32克,龜板、生牡蠣、太子參、生出藥、地骨皮各31克,雞內金、丹皮、赤芍各12克,當歸、炮山甲各15克,紅花、廣木香各9克,甘草3克研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日服4~6丸。 |
藥理研究 | 抗炎作用:青黛中的靛藍成分能夠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炎症症狀,並透過調節炎症相關訊號通路發揮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青黛中的靛藍成分具有較強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夠幫助抵抗氧化應激,減少細胞損傷和衰老。抗腫瘤作用:研究發現,青黛中的靛藍成分對多種腫瘤細胞具有抑制作用,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免疫調節作用:青黛中的靛藍成分可以調節免疫系統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內容僅為青黛藥理研究的一部分,具體的藥理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來驗證。同時,在使用中藥時,應遵循醫生的建議,合理使用,避免濫用。 |
化學成分 | 含靛玉紅、靛藍3%~7%,還含色胺酮、青黛酮、異靛藍、N-苯基-α萘胺、蟲漆蠟醇、β -谷甾醇。靛玉紅對小鼠白血病的抑制率較高,對大鼠瓦克瘤256,皮下和腹腔注射200毫克/千克,共6~7天,抑制率分別為47%~52%和50%~58%,灌胃500毫克/千克,抑制率為23%~33%,皮下注射200毫克/千克2次,可延長荷大鼠瓦克瘤腹水型大鼠生存時間43%,對小鼠肺癌亦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
使用禁忌 | 脾胃虛寒者禁服。 |
配伍藥方 | 青黛配枇杷葉、薄荷:適用於風熱咳嗽、咽痛等症狀。青黛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而枇杷葉和薄荷則能清熱潤喉、止咳平喘。 青黛配菊花、連翹:適用於目赤腫痛、結膜充血、急性結膜炎等眼部問題。青黛和連翹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而菊花則有清熱明目的功效。 青黛配苦參、黃柏:適用於溼熱黃疸、溼熱淋證等病症。青黛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苦參和黃柏則能清熱燥溼、利尿消腫。 青黛配地黃、白芍:適用於溼熱痰飲、溼熱淤阻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青黛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地黃和白芍則能清熱利溼、滋陰涼血。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