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óng sī xiàn
藥材名稱 | 紅絲線 |
藥材拼音 | hóng sī xiàn |
藥材別名 | 觀音草、山藍、紅藍、野靛青、九頭獅子草 |
英文名稱 | Peristrophe roxburghiana |
功效分類 | 清熱涼血藥 |
藥用部分 | 爵床科植物山藍Peristrophe baphica(Spreng.)Bremek.的地上部分。 |
(動)植物形態 | 多年生草本。被灰白色毛。莖直立,纖細,有淺槽,節間較長。葉對生;葉片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10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花單生,淡紅色,腋生或頂生;苞片2,橢圓形;萼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筒細長,長約為裂片的2倍以上,冠簷二唇形,上唇全緣,下唇3淺裂或近全緣;雄蕊2,著生於花冠筒內,雄蕊伸出花冠外,花絲有毛,花葯2室,1室在下;花柱絲狀,柱頭2裂。蒴果橢圓形,具毛。種子4顆,黑色,卵圓形而扁,表面有凸起小點。 |
產地分佈 | 生路邊,草地或林下、路旁、溪邊等陰溼處,分佈於我國南方各地。 |
採收加工 | 全年可採。洗淨,鮮用或曬乾。 |
藥材性狀 | 本品多為長20~40cm的帶葉莖枝。莖近圓柱形,略彎曲,綠褐色至黑棕色,多分枝,直徑0.3~0.6cm,有明顯膨大、屈膝狀的節,節間長5~10cm,幼枝被柔毛;質脆,易斷,斷面有白色的髓或中空。葉皺縮或破碎,展平後為卵形或寬卵形,長2~5cm,寬2~4cm,兩面被紫色柔毛,綠褐色或黑褐色,搗爛置開水中,片刻即見水中有紅線狀滲出物,稍久,水全部紅色,故名“紅絲線”。花紫褐色。於葉腋或枝端偶見。氣無,味淡微溫。以葉多、綠褐色者為佳。 |
性味歸經 | 性寒,味辛、苦。歸肺經。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涼血熄風,散瘀消腫。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
臨床應用 | 內服:煎湯,9~15g。鮮品倍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洗;或搗汁滴耳。主治肺熱咳嗽,肺癆咳血,吐血,小兒驚風,咽喉紅腫,口舌生瘡,小便淋痛,癰腫瘡癤,瘰癧,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
藥理研究 | 九頭獅子草的醇提水溶物對毒毛花苷C引起的性早搏、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均有顯著保護作用,並對毒毛花苷C的致死劑量有明顯影響。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傷寒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
化學成分 | 地上部分含3,5-吡啶二醯胺 (3,5-pyridinedicarboxamide)、 羽扇豆醇 (Iupeol)、豆甾醇(stigmaster01)、β-谷甾醇 (β-sitostcr01)、豆甾醇葡萄糖苷(stigmasterol)、 β-谷甾醇葡萄糖苷(β-sitosteryl glucoside)和尿囊素(allantoin)等。 |
使用禁忌 | 孕婦忌服。注意:此紅絲線不是粵北、東江地區常用的跌打、風溼草藥紅絲線。 |
配伍藥方 | ①治肺結核咳血:紅絲線9~15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②治口腔炎:紅絲線9-15g。水煎服。忌魚腥、韭菜和刺激性食物。(《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