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三丫苦

sān yā kǔ

三丫苦
三丫苦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三丫苦
藥材拼音 sān yā kǔ
藥材別名 三叉苦、三椏苦、三叉虎
英文名稱 evodia lepta merr
功效分類 清熱燥溼藥
藥用部分 芸香科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eng.) Merr.的嫩枝葉。
(動)植物形態 小喬木或灌木。樹皮灰白色或青灰色,全株昧苦。葉對生,具3小葉;小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全緣或有不規則的淺波狀。聚傘花序排成傘房花序式,腋生,花單性,黃白色,略芳香;萼片4,闊卵形,花瓣4,卵形至橢圓形,雄花有雄蕊4枚,退化雌蕊短小;雌花的退化雄蕊比花瓣短,子房上位,4室,密被毛,柱頭頭狀,4淺裂。瞢葖果常2~3個聚生,稀1個或4個,暗黃棕色至紅褐色,有腺點。種子卵形,黑色。
產地分佈 生於丘陵、平原、山地、溪邊的疏林中或灌木叢中。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砍取嫩枝葉,切段,陰乾或曬乾。
藥材性狀 枝葉多已切成碎塊。莖皮表面灰青色,間有白皮斑,皮部易脫落,木部白色,緻密細結。莖枝斷面中央有白色的髓,具油臆(哈喇、敗油)氣,味苦。完整葉片展平後呈3出指狀複葉,具長柄;小葉紙質,先端長尖,基部漸窄下延成小葉柄,全緣或不規則微波狀,葉上表面黃綠色,光滑,可見小油點,葉下表面顏色較淺。揉之有香氣,味極苦。
性味歸經 性寒,味苦。歸肝經、肺經、胃經。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行氣止痛、燥溼止癢。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燥溼藥。
臨床應用 用量15~30克,煎服,或研粉入丸散。外用鮮葉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用治熱病高熱不退、咽喉腫痛、熱毒瘡腫、風溼痺痛、溼火骨痛、毒蛇咬傷、胃熱痛、跌打腫痛。外用治膚溼熱瘡、面板瘙癢、痔瘡。
藥理研究 三叉苦提取物有保護肝臟、清除羥自由基作用,且可抑制福氏痢疾桿菌。
化學成分 葉、根含生物鹼。葉還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a-蒎烯和糠醛。全株含左旋加錫彌羅果鹼(edulinine)、左旋7-去羥基日巴里尼定(ribalinine)、右旋異普拉得斯鹼(isoplatydesmine)等。
使用禁忌 虛寒者慎用。
配伍藥方 ①治腦炎初期:三叉苦葉二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②治蟲蛇咬傷,癤腫,跌打,扭傷:三丫苦鮮葉搗爛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上一味中藥材: 苦參
下一味中藥材: 大葉桉葉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