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廣東海桐皮

guǎng dōng hǎi tóng pí

廣東海桐皮
廣東海桐皮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廣東海桐皮
藥材拼音 guǎng dōng hǎi tóng pí
藥材別名 廣海桐皮、木棉樹皮、英雄樹皮
英文名稱 Guangdong sea tree bark
功效分類 祛風溼強筋骨藥
藥用部分 木棉科植物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 Merr.的樹皮。
(動)植物形態 落葉大喬木,高達25m。幼樹樹幹或老樹枝條有圓錐狀硬刺,側枝平展伸出。葉互生,為掌狀複葉,小葉5~7片,具柄小葉;薄革質,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10~20cm,寬5~7cm,頂端漸尖,基部漸狹或楔形,全緣,兩面均無毛。花於春末先葉開放,花大,紅色或橙紅色,直徑約12cm,聚生於小枝近頂端;花萼革質,長3.5~4.5cm,外面無毛,內面被絲狀毛,分裂為寬而鈍的裂片;花瓣5片,肉質,長圓形,長8~10cm,兩面多被星狀小柔毛,雄蕊多數,下部全生成短管,排成3輪,最外輪集生成5束;子房5室。胚珠多數,柱頭5裂,蒴果大,木質,長圓形,長10~15cm,寬4.5~5cm,成熟時分裂為5果瓣,果瓣內有白色長棉毛。種子多數,倒卵形,黑褐色,光滑。花期3月,果期5月。
產地分佈 分佈於廣東、廣西。廣東省產於中部、中南部各縣市。生於丘陵或低山次生林中,有的栽培於路邊、庭園。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剝取樹幹皮,曬乾。
藥材性狀 板片狀或向內捲曲狀,長短不一。外表麵灰棕色或灰棕褐色,有粗糙的縱橫皺紋。栓皮凹凸不平,可剝落;具多數圓形或稍縱向延長的突起釘刺,單獨生長或成對,基部有色淡的環紋,頂端尖銳,有的已脫落。內表面黃棕色,密佈纖維細絲。不易折斷,折斷面富纖維性。氣微,味淡,嚼之有黏性。
性味歸經 辛、微苦,微寒。歸肝經、腎經。
功效作用 祛風祛溼、通經活絡、利水消腫。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強筋骨藥。
臨床應用 用量9~15克,煎服或研末;外用煎水洗。用治風溼熱痺痛、腰膝疼痛、面板水腫、產後浮腫。
藥理研究 海桐皮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藍色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鐵鏽色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面板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亦有謂海桐皮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 樹皮含刺桐靈鹼、氨基酸和有機酸。種子含油,油中含飽和有機酸36.7%和不飽和有機酸(油酸、亞油酸)63.3%,另含下箴刺桐鹼。 海桐皮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藍色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鐵鏽色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面板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亦有謂海桐皮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使用禁忌 腰痛非風溼者不宜用。
配伍藥方 ①治風溼兩腿腫滿疼重,百節拘攣痛:海桐皮50克,羚羊角屑、薏苡仁各100克,防風、羌活、筒桂(去皮)、赤茯苓(去皮)、熟地黃各50克,檳榔50克。上為散。每服15克,水一盞,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腳氣治法總要》海桐皮散) ②治腰膝痛不可忍:海桐皮100克,牛膝、芎藭、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50克,甘草25克,薏苡仁100克,生地黃500克。八物淨洗,焙乾,細銼,生地黃以蘆刀子切,用綿50克,都包裹,入無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飲一盞,每日早、午、晚各一次,長令醺醺。合時不用添減。禁毒食。(《續傳信方》) ③治腳攣不能伸舉:海桐皮、當歸(去蘆,洗淨,焙乾)、牡丹皮(去心)、熟乾地黃、牛膝(去蘆,酒浸,焙乾)各50克,山茱萸、補骨脂各25克。上為細末。每服5克,水八分,入蔥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海桐皮散) ④治大風疾:知母、貝母、烏梅肉、海桐皮、金毛狗脊(去毛)。上等分,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日中、臨睡各服三十丸;又每夜第一次睡覺(醒)時,急於頭邊取三十丸便服,並用羊蹄根自然汁下。大忌酒及房事、一切發風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漸皆復。(《百一選方》神仙退風丹) ⑤治中惡霍亂:海桐皮煮汁服之。(《聖濟總錄》) ⑥治風蟲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聖惠方》) ⑦治風癬有蟲:海桐皮、蛇床子等分,為末,以臘豬脂調搽之。(《如宜方》) ⑧治傷折,闢外風,止疼痛:海桐皮50克(銼),防風100克(去蘆頭),黑豆50克(炒熟),附子50克(炮裂,去皮、臍)。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酒下10克,日三、四服。(《聖惠方》海桐皮散) ⑨治時行赤毒眼疾:海桐皮50克,切碎,鹽水洗,微妙,用滾湯泡,待溫洗眼。(《本草匯言》) ⑩治乳癰初起:刺通25克,紅糖50克,煎水服。(《貴州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走馬胎
下一味中藥材: 尋骨風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