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玄明粉

xuán míng fěn

玄明粉
玄明粉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玄明粉
藥材拼音 xuán míng fěn
藥材別名 白龍粉、風化消、元明粉
英文名稱 compound of glauber-salt and liquorice
功效分類 攻下藥
藥用部分 為硫酸鹽類芒硝族礦物無水芒硝Thenardite或芒硝Mirabilite經風化的乾燥品。
(動)植物形態 晶體結構屬斜方晶系。晶體呈雙錐狀、柱狀、板狀或粒狀,集合體為散粒狀、粉末狀或塊狀。無色透明,或呈灰白、黃、黃褐等色,透明度亦降低。玻璃狀或油脂狀光澤。解理多組,完全、中等、不完全。硬度2.5~3。相對密度2.66~2.68。易溶於水,在潮溼空氣中易水化,逐漸變成粉末狀的芒硝。味微鹹。
產地分佈 天然無水芒硝產於含硫酸鈉滷水的鹽湖中,與芒硝、瀉利鹽、白鈉鎂礬、鈣芒硝、石膏、泡鹼、石鹽等共生。主產於河北、天津、山東、河南、江蘇、安徽、山西等海邊地或鹽場附近。
採收加工 於冬季乾冷天氣,取提淨的芒硝放在竹匾內或用紙包裹,露置通風乾燥處,令其風化,使水分消失,成為白色粉末即得。風化時氣溫不宜高於32℃,否則會溶於本身結晶水中,使芒硝液化而得不到玄明粉。此法所得玄明粉,常因風化不完全而殘留一部分水分。又法:將芒硝放入瓷盆(忌用鐵鍋)內,再將盆放在水鍋上加熱,使結晶熔化,然後水分逐漸散失,而留存白色粉末。水分消失較上法徹底。
藥材性狀 本品為白色細粉末。無光澤,不透明。質疏鬆。無臭,味鹹。有引溼性。
性味歸經 性寒,味辛、鹹。歸胃經、大腸經。
功效作用 瀉熱通便,潤燥軟堅,消腫散結。屬瀉下藥下分類的攻下藥。
臨床應用 內服:溶入湯劑,用量10~15克;或入丸、散。外用:化水塗洗;或研細吹喉。主治實熱積滯,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脘腹脹痛,目赤腫痛,口瘡咽腫,癰疽腫毒。
藥理研究 抗促癌作用:用0.75%玄明粉摻人大鼠飼料,觀察對0.3%膽鹽食譜同時接受二甲肼(DMH)皮下注射之大鼠誘發腸癌的影響,實驗結果證明,玄明粉具有明顯抑制膽鹽促癌作用,其機制可能為酸化腸內環境,抑制腸道細菌7曠脫羧酶活性,減少脫氧膽酸(DCA)及遊離型DNA含量,降低腸上皮細胞DNA合成,減少S期細胞,降低對DMH敏感性。
化學成分 主含無水硫酸鈉(Na₂SO₄)。由於產地及提煉方法不同,所含雜質及含量亦不同,常見的有硫酸鈣(CaSO₄),硫酸鐵(Fe₂SO₄),硫酸鉀(K₂SO₄)。
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及孕婦禁服。忌食苦參。
配伍藥方 ①治血熱便秘等症:玄明粉三錢,當歸尾五錢。煎湯調服。(《易簡方論》玄明粉散) ②治牙疼:風化牙硝或單芒硝研末,隨左右鼻內吹之。(《普濟方》) ③治眼暴赤疼痛:玄明粉(生用風化樸飛便是)、爐甘石(燒通赤為度)各等分。上同研極細。每用藥一粟米粒大,用新水一匙調藥,點無時。(《御藥院方》神應散) ④治傷寒發狂:玄明粉二錢,硃砂一錢。末之,冷水服。(《傷寒蘊要》)
上一味中藥材: 大黃
下一味中藥材: 芒硝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