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黑豆

hēi dòu

黑豆
黑豆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黑豆
藥材拼音 hēi dòu
藥材別名 黑大豆、烏豆、冬豆子
英文名稱 black soya bean
功效分類 利水消腫藥
藥用部分 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黑色乾燥種子。
(動)植物形態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小枝纖細,全體疏被褐色長硬毛。葉具3小葉,托葉卵狀披針形,急尖,被黃色柔毛。頂生小葉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至鈍圓,基部近圓形,側生小葉斜卵狀披針形。總狀花序通常短,稀長可達13厘米;花小,長約5毫米;花梗密生黃色長硬毛;苞片披針形;花萼鍾狀,密生長毛,裂片5;花冠淡紅紫色或白色,旗瓣近圓形,翼瓣斜倒卵形,有明顯的耳,龍骨瓣比旗瓣及翼瓣短小;花柱短而向一側彎曲。莢果長圓形,稍彎,兩側稍扁,密被長硬毛,種子間稍縊縮,干時易裂;種子2~3顆,橢圓形,稍扁,長2.5~4毫米,寬1.8~2.5毫米,褐色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產地分佈 生於海拔150~2650米潮溼的田邊、園邊、溝旁、河岸、湖邊、沼澤、草甸、沿海和島嶼向陽的矮灌木叢或蘆葦叢中,稀見於沿河岸疏林下。現多人工栽培,除新疆、青海和海南外,遍佈全國。
採收加工 秋季採收成熟果實,曬乾,碾碎果殼打下種子,去除雜質。
藥材性狀 黑豆呈橢圓形或類球形,稍扁,長6~12毫米,直徑5~9毫米。表面黑色或灰黑色,光滑或有皺紋,具光澤,一側有淡黃白色長橢圓形種臍。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子葉2,肥厚,黃綠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歸脾經、腎經。
功效作用 益精明目,養血祛風,利水,解毒。屬利水滲溼下分類的藥利水消腫藥。
臨床應用 用量9~30克;外用適量,煎湯洗患處。主治陰虛煩渴,頭暈目昏,體虛多汗,腎虛腰痛,水腫尿少,痺痛拘攣,手足麻木,藥食中毒。
藥理研究 1.雌激素、抗雌激素樣作用。2.降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3.防治骨質疏鬆。4.抗腫瘤作用。5.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6.抗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作用。7.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及抗輻射作用。
化學成分 含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胡羅卜素、維生素B₁、B₂、煙酸等。並含異黃酮類:大豆苷,染料木苷。皂苷類:大豆皂醇A、B、C、D、E,與苷元結合的糖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等,又含膽鹼,葉酸,亞葉酸,泛酸,生物素等。
使用禁忌 脾虛腹脹、腸滑洩瀉者慎服。
配伍藥方 ①治急慢性腎炎:黑大豆60~95克,鯽魚125~155克。水燉服。(《福建藥物志》) ②治黑頭疔:黑豆泡水中使之脹軟,搗爛放溫暖處,發黴後敷串處,能使癤毒疔腫消退或出頭而愈(《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③治腎虛腰痛、夜尿頻數:黑豆適量。置豬小肚內燉服。(《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 ④治小兒胎熱:黑豆二錢,甘草一錢,燈心七寸,淡竹葉一片。水煎服(《全幼心鑑》)
上一味中藥材: 椒目
下一味中藥材: 茯苓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