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é qī
藥材名稱 | 澤漆 |
藥材拼音 | zé qī |
藥材別名 | 五朵雲、五盞燈、一把傘、五風草、九頭獅子草、倒毒傘 |
英文名稱 | wartwort |
功效分類 | 利水消腫藥 |
藥用部分 | 大戟科植物澤漆Euphorbia helioscopiaL.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 | 一或二年生草本。全株含白色乳汁。莖叢生,基部斜升,紫紅色,上部淡綠色。葉互生;無柄或因突然狹窄而具短柄;葉片倒卵形或匙形,先端鈍圓,有缺刻或細鋸齒,基部楔形,兩面深綠色或綠色,被疏長毛,下部也小,開花後脫落。杯狀聚傘花序頂生,傘梗5,傘梗基部具5片輪生葉狀苞片,與下部葉同形而大;總苞杯狀,先端4淺裂,裂片鈍,腺體4,盾形,黃綠色;雄花10餘朵;雄蕊1,下有短柄,花葯歧出,球形;雌花1,位於花序中央,子房3室,有長柄,伸出花序外,花柱3,柱頭2裂,蒴果球形,光滑。種子褐色,卵形,有明顯凸起網紋,具白色半圓形種阜。花期4~5月,果期5~8月。 |
產地分佈 | 生於山溝、路旁、荒野及溼地。我國除西藏外,各地均有分佈。 |
採收加工 | 4~5月開花時采地上部分,曬乾。 |
藥材性狀 | 長約30厘米。莖光滑無毛,多分枝,表面黃綠色,基部紫紅色,具縱紋。葉互生,無柄,倒卵形或匙形,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楔形或突然狹窄,邊緣在中部以上具細鋸齒;莖頂部有5片輪生葉狀苞片,與下部葉相似。多歧聚傘花序頂生,有傘梗;杯狀花序鐘形,黃綠色。蒴果無毛。種子卵形,有凸起網紋。氣酸而特異,味淡。 |
性味歸經 | 性微寒,味辛、苦。有毒。歸大腸經、小腸、脾經。 |
功效作用 | 利水消腫、化痰止咳、解毒殺蟲。屬利水滲溼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3~9克,煎服,或熬膏,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熬膏塗,或研末敷。用治水氣腫滿、痰飲咳嗽、瘧疾、菌痢、瘰癧、結核性瘻管、骨髓炎。 |
藥理研究 | 有鎮咳和祛痰、抗癌作用,在臨床上對結核病有一定的療效,對面板、黏膜有很強的刺激性作用。藥理研究結果表明,澤漆所含槲皮素-3-雙半乳糖苷和金絲桃苷均有鎮咳作用,其祛痰作用可能與抑制酸性粘多糖有關。澤漆對小鼠S180、小鼠S37、小鼠白血病L160。等瘤株均有抑制作用。 |
化學成分 | 含槲皮素-5,3.二-D-半乳糖苷、槲皮素、槲皮素-3-雙半乳糖苷、金絲桃苷等黃酮類。還含菜豆凝血素、澤漆醇、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另含澤漆雙環氧萜A、澤漆雙環氧萜B、澤漆雙環氧萜C、澤漆雙環氧萜D、澤漆雙環氧萜E及澤漆萜等萜類。 |
使用禁忌 | 氣血虛者和脾胃虛者慎用。 |
配伍藥方 | ①治心下有物大如杯,不得食者:葶藶(熬)60克,大黃60克,澤漆120克。搗篩,蜜丸,和搗幹杵。服如梧桐子大二丸,日三服,稍加。(《補缺肘後方》) ②治瘰癧:澤漆一二捆,井水二桶,鍋內熬至一桶,去滓澄清,再熬至一碗,瓶收。每以椒、蔥、槐枝,煎湯洗瘡淨,乃搽此膏。(《綱目》引《便民方》) ③治癬瘡有蟲:澤漆,曬乾為末,香油調搽。(《衛生易簡方》) ④治神經性皮炎:鮮澤漆白漿敷癬上或用椿樹葉搗碎同敷。(《兄弟省市中草藥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⑤治癌腫:a.淋巴肉瘤:澤漆15克,蛇六穀(先煎)、土茯苓各30克,穿山甲9克。水煎服,日1劑。(《抗癌中草藥製劑》);b.宮頸癌:澤漆100克,加水適量,與雞蛋3個共煮,煮熟後食蛋喝湯,每日1劑。(《陝西中草藥》) ⑥治乳汁稀少:鮮澤漆30克,黃酒適量,燉服。(《福建藥物》) ⑦治天行赤眼(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澤漆30克(鮮者加倍),生白礬6克。用水500毫升,煎5分鐘後,首先服30毫升,然後趁熱燻洗雙眼,每次燻洗15~20分鐘,每日2~3次。[《山東中醫雜誌》1988,(5):47]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