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ān mù tōng
藥材名稱 | 川木通 |
藥材拼音 | chuān mù tōng |
藥材別名 | 淮木通、白木通 |
英文名稱 | 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 |
功效分類 | 利尿通淋藥 |
藥用部分 | 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的藤莖。 |
(動)植物形態 | 常綠藤本。長達5米。葉對生,3出複葉;小葉片革質,狹卵形至披針形,無毛,脈在上面隆起。花序圓錐形,頂生或腋生,與葉近等長,腋生花序基部具多數鱗片;下部苞片矩圓形,常3裂,上部苞片小,鑽形;萼片4;花白色。展開,矩圓形至矩圓狀倒卵形,外面邊緣有短茸毛,無花瓣;雄蕊多數,無毛;心皮多數。瘦果扁,橢圓形,長3毫米,疏生伸展的柔毛,羽狀花柱長達5厘米。花期3~4月,果期4~7月。 |
產地分佈 | 小木通生於山地林邊。分佈於雲南、四川、陝西等地。 |
採收加工 | 春、秋季採收藤莖,除去粗皮,曬乾或趁鮮切薄片曬乾。 |
藥材性狀 | 長圓形,略扭曲,長50~100厘米,直徑2~3.5厘米。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有縱向凹溝及稜線;節處多膨大,有葉痕及側枝痕。殘存皮部易撕裂。質堅硬,不易折斷。切片厚0.2~0.4厘米,邊緣不整齊,殘存皮部黃棕色,木部淺黃棕色或淺黃色,有黃白色放射狀紋理及裂隙,其間佈滿導管孔,髓部較小,類白色或黃棕色,偶有空腔。無臭,味淡。 |
性味歸經 | 性寒,味苦。歸心經、小腸經、膀胱經。 |
功效作用 | 清熱利尿、通經下乳。屬利水滲溼藥下屬分類的利尿通淋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3~6克,煎服。用治水腫、淋病、小便不通、關節痺痛、經閉乳少。 |
藥理研究 | 有顯著利尿作用。取生藥灰分給大鼠ig後,排尿量與對照組相似,可以排除川木通本身所含電解質引起利尿的作用。 |
化學成分 | 含皂苷、植物甾醇、內酯、香豆素類及糖類。另含以齊墩果酸為甙元的繡球藤皂甙A、B,還含無羈萜,β-香樹脂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正二十五烷,正二十八醇。 |
使用禁忌 | 氣弱津傷,精滑遺尿,小便過多及孕婦禁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水腫、淋證:治溼熱壅盛的水腫,川木通可與澤瀉、赤小豆等合用;治溼熱淋川木通可與瞿麥、車前子等合用。 ②治缺乳、經閉、痺證:下乳川木通可與穿山甲、王不留行合用;經閉川木通可與生地、赤芍等合用;治痺證川木通可與桑枝、牛膝等合用。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