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菝葜

bá qiā

菝葜
菝葜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菝葜
藥材拼音 bá qiā
藥材別名 金剛頭、金剛根、假萆薢、金剛刺、冷飯巴
英文名稱 chinaroot greenbrier
功效分類 利尿通淋藥
藥用部分 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L.的根莖。
(動)植物形態 落葉攀援灌木。根莖橫走,呈不規則彎曲,肥厚質硬,疏生鬚根。莖細長,具倒生或平出疏刺。葉互生,寬卵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突尖或渾圓,基部心形、淺心形或寬楔形,全緣,3~5脈;葉鞘佔葉柄的2/3,沿葉柄下部兩側有卷鬚2條,葉片脫落後留一段葉柄。傘形花序腋生;苞片卵狀披針形;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片6,2輪,矩圓形,黃綠色;雄花外輪花被片3,長圓狀橢圓形,內輪花被片3,卵狀披針形;雌花具3~6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長卵形,3室,柱頭3裂。漿果球形,熟時紅色,有粉霜。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產地分佈 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下、灌叢中或山坡上。分佈於江蘇、福建、湖南、四川等地。
採收加工 秋末至次年春天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洗淨,切片或切塊,曬乾。
藥材性狀 彎曲扁圓柱形或不規則塊狀,有隆起的結節,長10~20厘米,直徑2~4厘米。表面黃棕色或紫棕色,結節膨大處有堅硬的鬚根殘基及芽痕,或留有堅硬彎曲的細根。質堅硬,難折斷,斷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平坦,纖維性。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酸。歸肝經、腎經。
功效作用 祛風溼、利小便、消腫毒。屬利水滲溼藥下屬分類的利尿通淋藥。
臨床應用 用量9~15克,煎服;或浸酒;或入丸、散。用治關節疼痛、肌肉麻木、洩瀉、痢疾、水腫、淋病。外用適量,煎水洗,用治療瘡、腫毒、瘰癧、痔瘡。
藥理研究 具有抗菌、抗炎、抗腫瘤等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其煎劑有利尿、解毒作用和抗錐蟲作用,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 含菝葜皂苷A、菝葜皂苷B、菝葜皂苷C,其中菝葜皂苷B含量最多,水解得薯蕷皂苷元和三分子葡萄糖及三分子鼠李糖。另含二十八烷醛、多烷醇、落新婦苷、菝葜素、異內杞苷、山柰素、山柰酚、薯蕷皂苷、異黃杞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對氣質熱性氣質者有害,酌情需配適當的藥物。忌醋、茶。
配伍藥方 ①治淋症:菝葜根(鹽水炒)15克,銀花9克,扁蓄6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血汞:菝葜根、算盤子根各30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③治糖尿病:鮮菝葜根60~120克,配豬胰1具同燉服,每日1劑。(《浙南本草新編》) ④治崩漏:菝葜根、棕櫚炭各30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⑤治吐血:菝葜根6克,地茶9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上一味中藥材: 車前子
下一味中藥材: 綿萆薢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