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澤瀉

zé xiè

澤瀉
澤瀉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澤瀉
藥材拼音 zé xiè
藥材別名 水澤、如意菜、水白菜、水瀉、芒芋、澤芝、天鵝蛋
英文名稱 rhizoma alismatis
功效分類 利尿通淋藥
藥用部分 澤瀉科植物澤瀉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var. orientalis(Sam.) Juzep.的塊莖。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沼澤植物。地下有塊莖,球形,外皮褐色,密生多數鬚根。葉基生,葉片橢圓形至卵形,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廣楔形,圓形或稍心形,全緣,兩面均光滑無毛。花莖由葉叢中生出,總花梗,輪生,整合大型的輪生狀圓錐花序;小花梗長短不等,傘狀急尖或短尖,基部廣楔形,尖銳;萼片3,綠色,廣卵形;花瓣3,白色,倒卵形,較萼短;雄蕊6;雌蕊多數,離生,子房倒卵形,側扁,花柱側生。瘦果多數,扁平,倒卵形,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產地分佈 生於淺沼澤地或水稻田中,喜溫暖氣候,多栽培於潮溼而富含腐殖質的黏質土壤中。
採收加工 冬季採挖塊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用微火烘乾,再摘去鬚根及粗皮。
藥材性狀 類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長4~7厘米,直徑3~5厘米。表面黃白色,未去盡粗皮者顯淡棕色,有不規則的橫向環狀凹陷,並散有眾多凸起的鬚根痕,於塊莖底部尤密。質堅實,破折面黃白色,顆粒性,可見多數細孔,並可見縱橫散生的棕色維管束。氣微香.味微苦。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淡。歸腎經、膀胱經。
功效作用 利小便、清溼熱。屬利水滲溼藥下分類的利尿通淋藥。
臨床應用 用量6~13克。用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等。
藥理研究 有利尿、調節血脂、抗腎結石形成、降血壓、抗脂肪肝、抗動脈粥樣化、抗腎炎活性等藥理作用。在大白鼠的利尿試驗中,發現冬季產的澤瀉利尿效力大,生澤瀉、酒炙、麩炒澤瀉均有利尿作用,而鹽澤瀉無利尿作用。
化學成分 含有多種四環三萜酮醇衍生物,包括澤瀉醇A、澤瀉醇B、澤瀉醇C、23-乙醯澤瀉醇B、澤瀉薁醇、澤瀉奠醇氧化物、澤瀉二萜醇及澤瀉醇A酸酯、澤瀉醇B酸酯、澤瀉醇C酸酯等。並含膽鹼、卵磷脂和一種磷脂物質。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澤瀉醇A24-醋酸酯、澤瀉醇B23-醋酸酯的含量。
使用禁忌 腎虛精滑無溼熱者禁服。
配伍藥方 ①治臌脹水腫:白朮、澤瀉各15克。上為細末,煎服9克,茯苓湯調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保命集》白朮散) ②治水腫,小便不利:澤瀉、白朮各12克,車前子9克,茯苓皮15克,西瓜皮24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③治急性腸炎:澤瀉15克,豬苓9克,白頭翁15克,車前子6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④治痰飲內停,頭目眩暈,嘔吐痰涎:澤瀉、白朮各9克,荷葉蒂5枚,菊花6克,佩蘭3克。泡煎代茶。(《浙江中醫藥》1979,8: 288清眩茶)
上一味中藥材: 綿萆薢
下一味中藥材: 腎茶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