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九龍藤

jiǔ lóng téng

九龍藤
九龍藤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九龍藤
藥材拼音 jiǔ lóng téng
藥材別名 過崗龍、龍鬚藤、細葉花心藤、田螺虎樹、九龍根、燕子尾、飛揚藤、子燕藤、黃開口
英文名稱 Bauhinia championii
功效分類 活血止痛藥
藥用部分 為豆科植物龍鬚藤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 Benth.的乾燥根或莖。
(動)植物形態 木質藤本。有卷鬚,嫩枝和花序被緊貼的小柔毛。葉互生,葉片紙質,長3~10厘米,寬2.5~6.5厘米,先端銳漸尖,微凹或2裂以至不裂,基部截形,微凹或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緊貼的短柔毛,漸變無毛或近無毛;基出脈5~7條。花兩性,總狀花序狹長,腋生,有時與葉對生或數個聚生於枝頂而成復總狀花序;苞片與小苞片小,早落;花梗纖細;花托漏斗形;萼杯狀,裂片5,披針形;花瓣5,白色,具瓣柄,瓣片匙形,外面中部疏被絲毛;能育雄蕊3,退化雄蕊2;子房具短柄,僅沿兩縫線被毛。莢果倒卵狀長圓形,扁平。種子2~5顆,圓形,扁平。
產地分佈 生於溝邊、山谷、河邊、疏林下或灌木林中。分佈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貴州等地。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砍取莖幹或挖出根部,除去雜質、泥土,切片,鮮用或曬乾。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稍扭曲。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規則皺溝紋。質堅實,難折斷,切斷面皮部棕紅色,木部淺棕色,有2-4圈深棕紅色環紋,習稱“雞眼圈紋”,針孔狀導管細而密。氣無,味微澀。以藤莖粗、斷面“雞眼圈紋”明顯者為佳。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微苦。歸肝經、大腸經。
功效作用 祛風除溼,行氣活血。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用量9~15克,鮮品用量加倍;或浸酒。主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偏癱,胃脘痛,疳積,痢疾。
藥理研究 九龍藤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抑制作用,還有促凝作用。
化學成分 九龍藤根含龍藤苷(bauhinin)、沒食子酸(gallic acid)等。
使用禁忌 用量不可超過30克,過量服用有噁心反應。
配伍藥方 ①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九龍藤一至二兩,兩面針二至三錢。水煎,每日一劑,分二到三次服。(《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②風溼性關節痛、腰腿痛:龍鬚藤鮮根60~90克,酒500毫升浸,每次服1杯,每日兩次;或幹根30克水煎服。(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③治跌打損傷:龍鬚藤幹根、莖15~30克,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偏癱:(龍鬚藤)根30克,黃酒、豬肉共煮熟,吃豬肉和湯。(《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苦石蓮
下一味中藥材: 八角楓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