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大血藤

dà xuè téng

大血藤
大血藤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大血藤
藥材拼音 dà xuè téng
藥材別名 血藤、紅皮藤、活血藤、紅藤、大活血、山紅藤
英文名稱 caulis sargentodoxae
功效分類 活血止痛藥
藥用部分 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 et Wils.的藤莖。
(動)植物形態 落葉木質藤本。高可達10米。莖褐色,有條紋,光滑,老莖有厚木栓層。3出複葉,互生;葉柄長,上面有槽,中間小葉菱狀卵形,兩側小葉較中間者大。總狀花序腋生,下垂,花單性,雌雄異株,具苞片,花多數,芳香,雄花黃色,花萼6片,長圓形,花瓣小,6片,菱狀圓形;雌花與雄花同,有退化雄蕊6枚,子房上位,心皮多數,離生,螺旋排列。漿果卵圓形。種子卵形,黑色,有光澤。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產地分佈 生於疏林或灌木叢中。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採收加工 秋、冬季砍下直徑3厘米以上的莖藤,除去細枝,切成小段或厚片,曬乾。
藥材性狀 圓柱形,略彎曲,長30~60厘米,直徑1~3厘米。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鱗片狀剝落,剝落處顯暗紅棕色,有的可見膨大的節及略凹陷的枝痕或葉痕。質硬,斷面皮部紅棕色,有數處向內嵌入木部,木部黃白色,有多數細孔狀導管,射線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澀。
性味歸經 性平,味苦。歸大腸經、肝經。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活血祛風、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床應用 用量5~15克,煎服或研末,浸酒服用;外用適量,搗敷於患處。用治腸癰腹痛、經閉痛經、風溼痺痛、跌撲腫痛。
藥理研究 動物實驗表明,水提醇沉物可提高耐缺氧能力、減弱心縮力、減慢心率、減少心輸出量、減輕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程度、改善心肌梗死所致心肌乳酸代謝紊亂,具直接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對胃腸道平滑肌具抑制作用,亦具降壓、增加血液中cAMP和cGMP含量的作用。
化學成分 含大黃素、大黃素甲醚、胡蘿蔔苷、β-谷甾醇、硬脂酸、毛柳苷、鵝掌楸苷、鞣質等成分。
使用禁忌 孕婦慎服。
配伍藥方 ①治痛經:紅藤、益母草、龍芽草各9~15克。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②治血崩:紅藤、仙鶴草、茅根各15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跌打損傷:大血藤、骨碎補各適量。共搗爛,敷傷處。(《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風溼腰腿痛:紅藤、牛膝各9克,青皮、長春七、硃砂七各6克。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⑤治腸胃炎腹痛:大血藤9~15克。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天仙藤
下一味中藥材: 山楂葉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