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穿山甲

chuān shān jiǎ

穿山甲
穿山甲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穿山甲
藥材拼音 chuān shān jiǎ
藥材別名 川山甲、山甲、山甲片、麒麟片、錢鯉甲、鯪鯉角
英文名稱 pangolin
功效分類 活血調經藥
藥用部分 鯪鯉科動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鱗甲。
(動)植物形態 體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不同個體的體重和身長差異極大。頭呈圓錐狀,眼小,吻尖。舌長,無齒。耳不發達。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全身鱗甲如瓦狀。自額頂部至背、四肢外側、尾背腹面都有。鱗甲從背脊中央向兩側排列,呈縱列狀。鱗片呈黑褐色,每一鱗片自基部始有花紋。背鱗闊菱形,鱗基有縱紋,邊緣光滑。腹側、前肢近腹部內側和後肢鱗片成盾狀,中央有龍骨狀突起。尾側鱗成摺合狀。
產地分佈 棲息於丘陵山地的樹林、灌叢、草叢中,掘洞而居,晝伏夜出。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地。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捕獲後殺死,剝取甲皮,曬乾,即為“甲張”。將甲張置沸水中燙,甲片自行脫落,撈出,曬乾,即為“甲片”。
藥材性狀 三角形、扇面形、菱形或盾形扁平狀或半摺合狀,中央較厚,邊緣較薄,大小不一。背面黑褐色或黃褐色,有光澤,寬端有數十條排列整齊的縱紋及數條橫線紋;腹面色較淺,中間有一條明顯突起的弓形橫向稜線,其下方有數條與稜線平行的細紋。角質,半透明,堅韌有彈性,難折斷。氣微腥,味微鹹。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鹹。歸肝經、胃經。
功效作用 通經下乳、消腫排膿、搜風通絡。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臨床應用 用量5~9克,煎服,一般炮製後用。用治經閉癥瘕、乳汁不通、癰腫瘡毒、關節痺痛、麻木拘攣。
藥理研究 穿山甲增加外周血流量,擴張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有抗凝血、抗炎作用,提高耐缺氧能力。
化學成分 穿山甲含硬脂酸、膽固醇及多種氨基酸、無機元素。還含揮發油和水溶性生物鹼等。
使用禁忌 氣血虛弱、癰疽已潰以及孕婦慎用。
配伍藥方 ①治吹奶疼痛不可忍:穿山甲(炙黃)、木通各30克,自然銅(生用)15克。三味搗羅為散,每服6克,溫酒調下,不計時候。(《本草圖經》) ②治蟻瘻瘡多而孔小:燒鯪鯉甲,豬膏和敷。(《肘後方》) ③治毒蛇咬傷:穿山甲(炮)、廣木香各4.5克。研細末,熱酒調下。(《瘍醫大全》) ④治痢,裡急後重:穿山甲、好蛤粉等分。上為細末,每服3克,好酒空心調服。(《普濟方》) ⑤治乳汁不通:穿山甲(炮)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外以油梳梳乳,即通。(《單驤方》湧泉散)
上一味中藥材: 丹參
下一味中藥材: 片薑黃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