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甘肅丹參

gān sù dān shēn

甘肅丹參
甘肅丹參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甘肅丹參
藥材拼音 gān sù dān shēn
藥材別名 紅秦艽、紫丹參、甘西鼠尾
英文名稱 Danshen kansuensis
功效分類 活血調經藥
藥用部分 唇形科植物甘西鼠尾Salvia przewalskii Maxim.的根。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70厘米,全株密被柔毛。葉均為單葉,具柄,葉片三角狀或橢圓戟形,稀長圓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戟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粗鋸齒,下面密被灰白色茸毛。花序頂生或腋生,小輪傘有花2~4朵,組成總狀花序;苞片卵形或橢圓形,兩面被長柔毛,花萼鍾狀,外被腺毛,二唇形;花冠紫紅色,筒部較寬短,平伸,筒內具毛環,花絲扁平。小堅果倒卵圓形,灰褐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產地分佈 生於山坡、林緣、路邊、溝邊及灌叢下。分佈於湖北、四川、甘肅、雲南等地。
採收加工 春、秋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
藥材性狀 圓錐形,上粗下細,長10~20厘米,直徑1~4厘米。表面暗棕紅色,根頭部常由1個至數個根莖合著,根部呈辮狀或扭曲狀,外皮常有部分脫落而顯紅褐色。質松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可見淺黃色筋脈。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苦。歸心經、肝經。
功效作用 祛瘀止痛、活血調經、養心除煩、排膿生肌。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臨床應用 用量9~15克,煎服。用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心煩不眠、瘡瘍腫毒、宮外孕、肝脾腫大、心絞痛。煎服。
藥理研究 主要成分是丹參酮、丹參素、丹酚酸等,據研究,甘肅丹參具有多種藥理作用。
化學成分 含丹參酮I、丹參酮Ⅱа、丹參酮Ⅱв、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I、丹參酸甲酯、原兒茶醛、紫丹參酸甲、紫丹參酸乙、丹參新釀乙、丹參內酯、紫丹參甲素、去甲丹參酮、齊墩果酸等。實驗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消炎、抗自由基等多種藥理活性。
使用禁忌 月經過多而無瘀血者禁服,孕婦慎用。
配伍藥方 【丹參+川芎】 川芎味辛性溫,為血中之氣藥,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等功效; 丹參更擅養血安神。 這一配伍當中,丹參為血中之靜品,川芎為血中之動品,二者配伍,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使人體氣血直達缺血部位,可快速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各種缺血性疾病。 2 【丹參+三七】 三七性溫,味甘、微苦,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其作用特點是止血而不留瘀; 丹參功擅活血化瘀、涼血消癰,有化瘀而不傷氣血的特點。 兩藥合用,相輔相成,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功效倍增,常用於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2 【丹參+紅花】 紅花味辛性溫,辛能開能行,具有活血化瘀、調經之功; 丹參味苦性微寒,苦能散、能行,具有活血祛瘀、通行血脈之功。 二者配伍使用,具有寒溫並用,相反相成,陰陽並調之功。適用於寒熱之性不顯的各類體質患者。 3 【丹參+黃芪】 黃芪味甘、性微溫,有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的功;丹參功擅活血化瘀。 兩藥合用,益氣與活血並用,氣旺血行,血行也氣旺,廣泛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型疾病。通常將丹參注射液與黃芪注射液聯用以達到增效減毒的效果。 4 【丹參 +葛根】 葛根味甘性涼,其性輕揚,具有生津止渴、滋潤筋脈之功; 丹參味苦性寒,苦散苦行。 兩藥配伍,苦行甘揚,能擴張血管、降低血糖,對糖尿病心肌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5【丹參+人參】 人參味甘性溫,大補元氣,可治療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丹參擅長活血祛瘀。 兩藥合用可益氣活血通脈,主治氣虛血瘀、脈絡瘀阻之症。
上一味中藥材: 小葉蓮
下一味中藥材: 黃花倒水蓮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