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卷柏

juàn bǎi

卷柏
卷柏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卷柏
藥材拼音 juàn bǎi
藥材別名 石蓮花、回陽草、九死還魂草、見水還陽草
英文名稱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功效分類 活血調經藥
藥用部分 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的全草。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5~ 15厘米,全株呈蓮座狀。主莖粗壯,短或長,直立,圓柱形,通常單一,棕褐色,頂端分枝叢生,輻射開展,下部生大量鬚根;分枝扁平,多回羽狀叉分,干時拳卷,溼潤則張開。營養葉2型,側葉和中葉各2列,互動著生,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綠色;側葉斜展,長卵圓形至卵狀矩圓形,頂端急尖並具長芒,邊緣微有細齒;中葉2行斜向上,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具長芒,邊緣有微鋸齒,中脈在葉上面下陷。孢子囊穗生於枝頂,四稜形;孢子葉卵狀三角形,先端有長芒,邊緣膜質;大小孢子囊同穗,孢子囊腎形。大小孢子均為球狀四面體。孢子期7~ 10月。
產地分佈 生於林下陰溼的裸岩、巖壁上或石縫中。廣佈於全國各地。
採收加工 春、秋季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炮製:除去雜質及殘留的鬚根,洗淨,稍悶,切段,乾燥。卷柏炭:取卷柏段,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
藥材性狀 全體捲縮似拳狀,長3~ 10厘米。枝叢生,扁而有分枝,綠色或棕黃色,向內捲曲,枝上密生鱗片狀小葉,葉先端具長芒,中葉(腹葉)2行,卵狀矩圓形,斜向上排列,葉緣膜質,有不整齊的細鋸齒。背葉(側葉)背面的膜質邊緣常呈棕黑色。基部殘留棕色至棕褐色鬚根,散生或聚生成短幹狀。質脆,易折斷。無臭,味淡。
性味歸經 性平,味辛。歸肝經、心經。
功效作用 活血祛瘀、止血。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臨床應用 用於婦女經閉、痛經、癩瘕,脘腹瘀痛,跌打損傷、瘀腫,多種出血症、水火燙傷。活血祛瘀,生用;止血,多炒黑用。內服:煎湯,用量5~ 10克;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藥理研究 卷柏與當歸、白朮、牡丹皮、白芍藥、川芎合用,可治療婦人血閉成瘕、寒熱往來、子嗣不育等症,與側柏、棕櫚等合用,可治療大腸下血等症,孕婦慎用。
化學成分 含黃酮、酚性成分及氨基酸、海藻糖等多糖類,以及少量鞣質。黃酮成分有芹菜素、穗花杉雙黃酮、扁柏雙黃酮和異柳杉素。
使用禁忌 孕婦慎用。
配伍藥方 ①治婦人血閉成瘕,寒熱往來,子嗣不育者:卷柏四兩,當歸二兩(俱浸酒炒),白朮、牡丹皮各二兩,白芍藥一兩,川芎五錢。分作七劑,水煎服;或煉蜜為丸,每早服四錢,白湯送。(《本草匯言》) ②治跌打損傷,區域性疼痛:鮮卷柏每次一兩(幹五錢)。每日一次,煎服。(《泉州本草》) ③治腹痛、喘累及吐血:卷柏、小血藤、白花草、地胡椒。用酒泡-周,中午空腹服。(《四川中藥志》) ④治胃痛:墊狀卷柏二兩。水煎服。 ⑤治哮喘:墊狀卷柏、馬鞭草各五錢。水煎服,冰糖為引。 ⑥治癲癇:墊狀卷柏二兩,淡竹葉捲心一兩,冰糖二兩。水煎服。 ⑦治吐血、便血、尿血:㈠墊狀卷柏(炒焦)一兩,瘦豬肉二兩。水燉,服湯食肉。㈡墊狀卷柏(炒焦)一兩,仙鶴草一兩。水煎服。(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藥》) ⑧治大腸下血:卷柏、側柏、棕櫚等分。燒存性為末。每服三錢,酒下;也可飯丸服。(《仁存堂經驗方》) ⑨治腸毒下血:卷柏、嫩黃芪各等分。為末,米飲調。每服三錢。(《本草匯言》) ⑩治血崩、白帶:卷柏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上一味中藥材: 黃花倒水蓮
下一味中藥材: 雪上一枝蒿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