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沙苑子

shā yuàn zi

沙苑子
沙苑子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沙苑子
藥材拼音 shā yuàn zi
藥材別名 潼蒺藜、蔓黃芪、夏黃草、沙苑蒺藜
英文名稱 flatstem milkvetch seed
功效分類 補陽藥 固精縮尿止帶藥
藥用部分 豆科植物扁莖黃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的成熟種子。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通體疏被柔毛。根長而粗壯。莖略扁,較細弱,基部常傾臥,有分枝。單數羽狀複葉互生,托葉小,披針形;小葉9~21片,矩狀橢圓形,先端渾圓或微凹,有小細尖,小葉柄不明顯。夏季開黃色蝶形小花,總狀花序腋生,總梗細長,上部疏生3~9朵花,旗瓣近圓形,先端凹入,基部有爪;2強雄蕊較雌蕊短,柱頭有髯毛。莢果膨脹,紡錘形,長約3厘米,先端有尖喙,表面被黑色硬毛,裡面具假隔膜。種子20~30粒,圓腎形,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厚不足1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光滑。兩面微凹陷,在凹入一側有明顯的種臍。
產地分佈 生於山坡草叢、田邊、路旁。分佈於山西、內蒙古、陝西等地。
採收加工 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尚未開裂時採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曬乾。
藥材性狀 腎形而稍扁,長2~2.5毫米,寬1.5~2毫米,厚約1毫米。表面光滑,褐綠色或灰褐色,邊緣一側微凹處具圓形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子葉2,淡黃色,胚根彎曲,長約l毫米。無臭,味淡,嚼玄有豆腥味。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歸肝經、腎經。
功效作用 溫補肝腎、固精、縮尿、明目。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陽藥。
臨床應用 用量9~15克,水煎服。用治腎虛腰痛、遺精早洩、白濁帶下、小便餘瀝、眩暈目昏。   【藥理研究】具有適應原樣、收縮子宮和縮尿、降壓、抗炎、保肝、改善血液流變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腦血流量、調血脂等作用。
藥理研究 沙苑子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其藥理研究顯示具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和藥理作用。它不僅能夠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抵抗力,還具有收縮子宮、降低血壓、抗炎、保肝、改善血液流變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腦血流量以及調節血脂等多種功效。
化學成分 主要含三萜糖苷、黃酮及多種糖苷、異黃酮苷、氨基酸和多種脂肪酸類化合物及大量微量元素。
使用禁忌 相火熾盛,陽強易舉者忌服。
配伍藥方 ①治腎虛精關不固,遺精滑洩,腰痠耳鳴,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沙苑蒺藜(炒)、芡實(蒸)、蓮鬚各二兩,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兩。共為末,蓮子粉糊為丸,鹽湯下。(《醫方集解》金鎖固精丸) ②治翳障(如早期老年性白內障):沙苑子、石菖蒲、女貞子、生地黃、菟絲子、夜明砂各30克。共研細末,每次服12克,水煎服(《中藥臨床應用》補腎明目散) ③治男子精薄無嗣,久患夢遺,婦人滑胎不孕等:黃魚鰾膠(白淨者一斤,切碎,用蛤粉炒成珠,以無聲為度),沙苑蒺藜八兩(馬乳浸兩宿,隔湯煮一炷香久取起,焙乾)。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溫酒、白湯任下。忌食魚及牛肉。(《證治準繩》聚精丸)
上一味中藥材: 淫羊藿
下一味中藥材: 杜仲葉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