ē jiāo
藥材名稱 | 阿膠 |
藥材拼音 | ē jiāo |
藥材別名 | 盆覆膠、驢皮膠、傅致膠 |
英文名稱 | donkey-hide gelatin |
功效分類 | 補血藥 |
藥用部分 | 馬科動物驢Equus asinus L.的皮,經煎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 |
(動)植物形態 | 我國北方地區主要役用家畜之一。體型比馬小,體重一般200千克左右。頭形較長,眼圓,其上生有l對顯眼的長耳。頸部長而寬厚,頸背鬃毛短而稀少。軀體勻稱,四肢短粗,蹄質堅硬,尾尖端處生有長毛。毛色主要有黑色、栗色、灰色3種。頸背有一條短的深色橫溝,嘴部有白色嘴圈,腹部和四肢的內側白色。 |
產地分佈 | 性情溫順,以麥秸、穀草為食。我國北方地區均有飼養。 |
採收加工 | 將驢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塊,再漂泡洗淨,分次水煎,濾過,合併濾液,用文火濃縮(或加適量黃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狀,冷凝,切塊,陰乾。 |
藥材性狀 | 阿膠呈長方形或丁塊狀,長約8厘米,寬約4厘米,厚約0.7厘米。表面黑色或黑褐色,光滑,有油潤光澤,對光照視呈半透明的棕紅色。質堅脆,易碎。斷面棕褐色,具玻璃樣光澤。氣微,味微甘。 |
性味歸經 | 性平,味甘。歸肺經、肝經、腎經。 |
功效作用 | 補血滋陰、潤燥、止血。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血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3~9克,烊化兌服。阿膠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勞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
藥理研究 | 實驗表明,阿膠具有促進造血、增強免疫、抗輻射損傷和抗休克功能;能提高耐缺氧、耐寒冷、抗疲勞能力;促進凝血,增加鈣的攝入量,對肌肉萎縮有預防和改善作用;有增加智力、加速生長發育、延緩衰老等作用。 |
化學成分 | 阿膠主含膠原蛋白,系多肽類物質,經水解後產生分子量不等的蛋白質,最終水解產物為氨基酸。尚含纖維粘連蛋白及糖胺多糖。 |
使用禁忌 |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慎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大人小兒吐血:阿膠(炒)、蛤粉各30克,辰砂少許。上為末,藕節搗汁,和蜜調下,食後服。(《赤水玄珠》辰砂散) ②治衄血:阿膠30克(杵碎,炒令黃燥),貝母15克(煨令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3克。(《聖惠方》) ③治傷寒熱病七日以上,發汗不解及吐下後,諸熱不除,遂至發斑:阿膠(炒令燥)30克。大青60克,甘草(炙)30克。上三味,粗搗篩。每服15克,水一盞半,豉百粒,煎至一盞。去滓溫服。(《聖濟總錄》阿膠湯) ④治妊娠尿血:阿膠60克(搗碎。炒令黃燥),熟乾地黃60克。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蔥湯調下6克。(《聖惠方》) ⑤治產後虛贏,大便秘澀:阿膠(碎,炒)、枳殼(浸,去瓤,麩炒)各60克,滑石(研飛,為衣)15克。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半日來未通再服。(《局方》阿膠枳殼丸) ⑥治老人虛人大便秘澀:阿膠(炒)6克,連根蔥白三片,蜜二匙。新水煎,去蔥。入阿膠、蜜溶開,食前溫服。(《直指方》膠蜜湯)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