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太白參

tài bái cān

太白參
太白參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太白參
藥材拼音 tài bái cān
藥材別名 煤參、太白洋參、黑洋參
英文名稱 Taibai ginseng
功效分類 補陰藥
藥用部分 玄參科馬先蒿屬植物大衛馬先蒿Pedicularis davidii Franch.、美觀馬先蒿P.decora Franch.、鄧氏馬先蒿P.dunniana Bonati的根。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高者可達50厘米。根粗大,多自根頸下發出2~4條側根,略作紡錘形,肉質,鬚根多。根莖短,莖單出或自根莖上端發出多條。葉在莖下部者多假對生,上部者互生;葉片膜質,卵狀長圓形至披針狀長圓形,羽狀全裂,邊緣有重鋸齒,齒端有小刺尖。總狀花序頂生,長13~18厘米,花梗短,纖細,密被短毛;萼膜質,卵狀圓管形;花冠紫色或紅色,長12~16毫米,筒伸直,盔的直立部分在自身的軸上扭旋兩整轉,覆在含有雄蕊部分的基部強烈扭折,使喙指向後方,捲成半環狀,端2淺裂,下唇大,中裂片小,寬倒卵形。蒴果狹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兩室極不等。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產地分佈 生於海拔1750~3500米的溝邊、路旁及草地上。多分佈於四川、陝西、甘肅等地。
採收加工 在8~10月採收,去除雜質,晾乾。
藥材性狀 根呈長圓錐狀或圓柱狀,具支根或多次分枝,長10~20厘米,直徑1~2厘米。表面棕褐色至黑色,頂端蘆頭長1~2厘米,主根上端具明顯細密環紋,支根易斷離,根痕棕褐色。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黑褐色,木部呈黃褐色菊花心,不呈纖維性。氣微,味甜,微苦。以色黑、質硬脆者為佳。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微苦。歸腎經、脾經。
功效作用 滋陰補腎,益氣健脾。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陰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用量9~15克,大劑量30~60克。主治脾腎兩虛,骨蒸潮熱,關節疼痛,不思飲食。
藥理研究 太白參對四氧啼疇所致小鼠的衰老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四氧啼陡所致小鼠的肝損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明顯的增加小鼠體內的能 源儲備;有抗自由基抗衰老抗肝損傷,促進機體運動機能的作用。
化學成分 本品含生物鹼、酚類、有機酸、皂苷、環烯醚萜苷類、苯丙素苷類等。
使用禁忌 反藜蘆。忌生冷飲食及漿水。
配伍藥方 ①治體虛頭暈:太白參、黨參各15克,細辛3克。水煎服。(《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骨蒸潮熱,周身關節疼痛:太白洋參120~250克,燉豬肉或豬蹄,分數次食。(《陝西中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鐵皮石斛
下一味中藥材: 鳳凰衣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