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ě pí shí hú
藥材名稱 | 鐵皮石斛 |
藥材拼音 | tiě pí shí hú |
藥材別名 | 耳環石斛、風斗、楓鬥、黑節 |
英文名稱 | Dendrobium officinale |
功效分類 | 補陰藥 |
藥用部分 | 蘭科植物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的乾燥莖。 |
(動)植物形態 | 莖圓柱形,長9~35厘米,多節。葉3~5,生於莖上部,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0.8~2厘米,葉鞘灰色有紫斑,鞘口張開。總狀花序有花2~5朵,生於莖上部,花被片淡黃綠色,直徑3~4厘米,唇瓣卵狀披針形,近上部中央有圓形紫色斑塊,近下部中間有綠色或黃色胼胝體,雄蕊白色。蒴果長圓形,具3稜。花期3~6月。 |
產地分佈 | 附生於山中潮溼岩石上。主產於安徽、浙江、福建、廣西、四川、雲南。 |
採收加工 | 11月至翌年3月採收,除去雜質,剪去部分鬚根,邊加熱邊扭成螺旋形或彈簧狀,烘乾;或切成段,乾燥或低溫烘乾,前者習稱“鐵皮楓鬥”(耳環石斛);後者習稱“鐵皮石斛”。 |
藥材性狀 | 鐵皮楓鬥:本品呈螺旋形或彈簧狀.通常為2~6個旋紋,莖拉直後長3.5~8厘米,直徑0.2~0.4厘米。表面黃綠色或略帶金黃色,有細縱皺紋,節明顯,節上有時可見殘留的灰白色葉鞘;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鬚根。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灰白色至灰綠色,略角質狀。氣微,味淡,嚼之有黏性。鐵皮石斛:本品呈圓柱形的段,長短不等。 |
性味歸經 | 性微寒,味甘。歸胃經、腎經。 |
功效作用 | 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陰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6~12克,鮮品15~30克,內服煎湯。用治熱病津傷,口乾煩渴,胃陰不足,食少於嘔,病後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 |
藥理研究 | 鐵皮石斛水煎液對半乳糖所致的白內障晶狀體中醛糖還原酶、多元醇脫氫酶的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用。石斛多糖具有增強T細胞及巨噬細胞免疫活性的作用;能顯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從而起到降低脂質過氧化物(LPO)的作用。 |
化學成分 | 含鼓槌菲(chrysoxene)、毛蘭素(erianin)等。還含有多糖,其單糖組分由D-木糖,L-阿拉伯糖和D-葡萄糖組成,多糖含量達22.7%。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謹慎用藥。 |
配伍藥方 | ①治病後虛熱口渴:鮮鐵皮石斛、麥冬、五味子各9克。水煎代茶飲。(《浙江藥用植物志》) ②治肺熱乾咳:鮮鐵皮石斛、枇杷葉、瓜蔞皮各9克,生甘草、桔梗各3克。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