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山麥冬

shān mài dōng

山麥冬
山麥冬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山麥冬
藥材拼音 shān mài dōng
藥材別名 湖北麥冬
英文名稱 liriope root tuber
功效分類 補陰藥
藥用部分 來源於百合科植物湖北麥冬Liriope spicata (Thunb.)Lour. var.proli fera Y.T.Ma或短葶山麥冬Liriope muscari( Decne.) Baily的塊根。
(動)植物形態 湖北麥冬和短葶山麥冬都是具有肉質塊根的草本植物。它們的根部在末端膨大成不同形狀,如矩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葉片線狀,但長度和寬度在不同品種中有所差異,且葉脈明顯。它們的花序長而多花,花朵簇生,花被片呈淡紫色或紫色,形狀近橢圓形。雖然它們在某些特徵上相似,如花期和果期的時間段,以及種子近球形的形狀,但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區別,如短葶山麥冬的花葶較短,苞片剛毛狀,花被片顏色更深,且熟時種子呈黑紫色。這些特徵使得它們在植物分類和鑑別上有所區別。
產地分佈 湖北麥冬:生於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林下或潮溼處。除東北、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之外,全國各地有廣泛分佈,湖北大量栽培。短葶山麥冬:生於海拔100~1400(~2000)米山地林下。分佈於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其中福建大量栽培。
採收加工 夏初採挖,洗淨,反覆暴曬、堆置,至近幹,除去鬚根,乾燥。
藥材性狀 湖北麥冬: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2~3厘米,直徑0.4~0.7厘米。表面淡黃色至棕黃色,具不規則縱皺紋。質柔韌,幹後質硬脆,易折斷,斷面淡黃色至棕黃色,角質樣,中柱細小。氣微,味甜,嚼之發黏。短葶山麥冬:稍扁,長2~5厘米,直徑0.3~0.8厘米,具粗縱紋。味甘、微苦。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甘、微苦。歸心經、肺經、胃經。
功效作用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陰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9~15克;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煎湯洗,或鮮品搗汁搽。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痺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藥理研究 有強心、抗冠作用,還有抗心肌缺血的功能。
化學成分 含7種甾體皂甙:土麥冬皂甙(spicatoside)A、B,土麥冬皂甙A的原皂甙元Ⅱ(prosapogeninⅡofspicatosideA)及原皂甙元Ⅲ(prosapogeninⅢofspicatosideA),麥冬皂甙B(ophiopogninB),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glucoside)。另含黃酮類。
使用禁忌 虛寒洩瀉、溼濁中阻、風寒或寒痰咳喘者禁用。
配伍藥方 治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準備十五克沙參,十五克山麥冬,十克玉竹,五克生甘草,七克冬桑葉,七克扁豆,七克花粉。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本方可以養肥養胃,對於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的病症療效顯著。
上一味中藥材: 藍布正
下一味中藥材: 鐵皮石斛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