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 bù zhèng
藥材名稱 | 藍布正 |
藥材拼音 | lán bù zhèng |
藥材別名 | 水楊梅、路邊黃、香雞歸、南布正、鳳凰窩、老蛇騷 |
英文名稱 | aleppo avens |
功效分類 | 補陰藥 |
藥用部分 | 來源於薔薇科植物路邊青Geum aleppicumJacq.或柔毛路邊青Geum japnicum Thunb. var. chinense Bolle的乾燥全草。 |
(動)植物形態 | 路邊青: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全體被長剛毛。主根短縮,有多數鬚根,棕色。莖直立,圓柱形。基生葉叢生,有長柄,羽狀全裂或近羽狀複葉,頂裂片最大,菱狀卵形至寬卵圓形,長5~10厘米,寬3~10厘米,3裂或具缺刻,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心形,邊緣有大鋸齒,兩面疏生長剛毛,側生裂片小,1~2對,卵形或倒卵形,邊緣均有不規則粗齒,莖生葉互生,卵形3淺裂或羽狀分裂,基部有卵形或倒卵形托葉1對。花單生莖頂,花萼5裂,裂片先端尖,副萼片披針形,花冠黃色,直徑10~15毫米,花瓣5,寬卵形至近圓形,先端圓,雄蕊及心皮均為多數。聚合瘦果近球形,宿存花柱先端有長鉤刺。花期夏季。柔毛路邊青: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達60厘米,被黃色短柔毛及粗硬毛。基生葉為大頭羽狀複葉,有1~2對小葉,側生小葉呈附片狀,頂生小葉卵形或寬卵形,長3~8厘米,先端鈍圓,基部寬心形或寬楔形,淺裂或不裂,有粗齒,兩面綠色,疏被糙伏毛,上部莖生葉為單葉。花序疏散。花徑1.5~1.8厘米,花梗密生粗硬毛及短柔毛,萼片三角狀卵形,花瓣黃色,近圓形,花柱頂生,在上部1/4處扭曲,後自扭曲片脫落。聚合果圓卵形或橢球形,瘦果被長硬毛,果託被長硬毛,毛長2~3毫米。花果期5~10月。 |
產地分佈 | 路邊青:生於林緣、水邊及山坡草叢中。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中南及西南各地區。柔毛路邊青:生於海拔200~2300米山坡草地、田邊、河邊、灌叢或疏林下。主產于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四川、陝西、甘肅及新疆。 |
採收加工 | 春季花開時採收,除去泥沙,曬乾。 |
藥材性狀 | 長20~100厘米。主根短,有多數細根,褐棕色。莖圓柱形,被毛或近無毛。基生葉有長柄,羽狀全裂或近羽狀複葉,頂裂片較大,卵形或寬卵形,邊緣有大鋸齒,兩面被毛或幾無毛;側生裂片小,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齒;莖生葉互生,卵形,3淺裂或羽狀分裂。花頂生,常脫落。聚合瘦果近球形。氣微,味辛、微苦。 |
性味歸經 | 性涼,味甘、微苦。歸肝經、脾經、肺經。 |
功效作用 | 益氣健脾,補血養陰,潤肺化痰。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陰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9~30克。治療氣血不足,虛癆咳嗽,脾虛帶下。 |
藥理研究 | 研究顯示,藍布正具有抗凝血、抗高血壓、抗炎、抗腫瘤和治療缺血性疾病等多種藥理作用。 |
化學成分 | 葉和莖中含胡蘿蔔素、鞣質(20%以上)。根中含芳香苦味質、揮發油(0.4%),油中主要成分為丁香油酚。根中含水楊梅甙0.15%,與稀酸共熱,則分解為丁香油酚,葡萄糖及L-阿拉伯糖。花序內含黃酮類1.94%,種子內含脂肪油23.05%,系乾性油。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謹慎用藥。 |
配伍藥方 | ①治療體虛頭暈:藍布正15克,仙桃草10克與豬腳1只同燉內服。(《苗族醫藥學》) ②治虛勞、虛弱:藍布正、牛蒡子根各15克,竹根七9克,砂仁6克,虛弱燉肉吃,勞傷泡酒喝。(《草藥彩色圖集》) ③治疔瘡:藍布正鮮品適量,搗爛外敷。(《貴州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