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石斛

shí hú

石斛
石斛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石斛
藥材拼音 shí hú
藥材別名 金釵石斛、鼓槌石斛、流蘇石斛、林蘭、杜蘭、千年竹
英文名稱 dendrobe
功效分類 補陰藥
藥用部分 蘭科植物金釵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rum Lindl.或流蘇石斛Den-drobium imbriatum Hook.的栽培品及其同屬植物近似種的新鮮或乾燥莖(本文以金釵石斛為例)。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附生草本。莖叢生,直立,上部多少回折狀,稍扁,基部收窄而圓,高30~50厘米,粗達1.3厘米,具槽紋,多節。葉近革質,矩圓形,先端偏斜狀凹缺,葉鞘抱莖。總狀花序生於上部節上,基部被鞘狀總苞片1對,有花1~4朵,具卵狀苞片;花大,下垂,白色,先端帶淡紅色或紫紅色,唇瓣卵圓形,邊緣微波狀,基部有一深紫色斑狀,兩側有紫色條紋。蒴果。花期5~8月。
產地分佈 附生於樹上或林下的石上。分佈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鮮用者除去根及泥沙;幹用者採收後,除去雜質,用開水略燙或烘軟,再邊搓邊烘曬,至葉鞘搓淨,乾燥。
藥材性狀 呈細長圓柱形,常彎曲或盤繞成團,長30~45厘米,直徑0.4~0.6厘米,節間長2.5~3厘米。表面金黃色或黃中帶綠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韌而實,斷面較平坦。無臭,味淡。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甘。歸胃經、腎經。
功效作用 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陰藥。
臨床應用 用量6~12克,鮮品15~30克,煎服,入複方宜先煎,單用可久煎。用治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
藥理研究 具有調節平滑肌的作用;對心臟有抑制作用,大劑量可降低心肌收縮力,降低血壓並抑制呼吸;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對白內障不僅有延緩作用,而且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酶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用;中等度升高血糖,尚有微弱的止痛退熱作用。石斛鹼有一定解熱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其煎劑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消化作用;大劑量時有抑制心臟、降低血壓、抑制呼吸等作用,並可引起中等程度的血糖升高。體外試驗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孤兒病毒所致的細胞病變有延緩作用。
化學成分 含石斛鹼、石斛胺、石斛次鹼等生物鹼及黏液質、澱粉等,另含玫瑰石斛胺、石斛鹼Ⅳ、氧化物、石斛寧鹼等成分。
使用禁忌 熱病早期陰未傷者,溼溫病未化燥者,脾胃虛寒者,均禁服。
配伍藥方 ①治溫熱有汗,風熱化火,熱病傷津,溫瘧舌苔變黑:鮮石斛9克,連翹(去心)9克,天花粉6克,鮮生地黃12克,麥冬(去心)12克,參葉2.4克。水煎服。(《時病論》清熱保津法) ②治胃火上衝,心中煩悶,怔忡驚悸,久則成痿,兩足無力,不能步履:石斛30克,玄參6克。水煎服。(《辨證錄》石斛玄參湯) ③治肺熱乾咳:石斛、枇杷葉、瓜蔞皮各9克,生甘草、桔梗各3克。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上一味中藥材: 銀耳
下一味中藥材: 枸杞子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