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糯稻根

nuò dào gēn

糯稻根
糯稻根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糯稻根
藥材拼音 nuò dào gēn
藥材別名 糯稻根鬚、稻根鬚、糯谷根、糯稻草根
英文名稱 glutinosae rice root
功效分類 固表止汗藥
藥用部分 禾本科植物糯稻Oryza sativea L.var.glutinosa Matsum.的乾燥根及根莖。
(動)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稈直立,圓柱狀。葉鞘與節問等長,下部者長過節間,葉舌膜質而較硬,狹長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葉片扁平披針形,長25~60厘米,寬5~15毫米,幼時具明顯葉耳。圓錐花序疏鬆,穎片常粗糙,小穗長圓形,通常帶褐紫色,退化外稃錐刺狀,能育外稃具5脈,被細毛,有芒或無芒,內稃3脈,被細毛;鱗被2,卵圓形,雄蕊6,花柱2,柱頭帚刷狀,自小花兩側伸出。穎果平滑。粒飽滿,稍圓,色較白。花、果期7~8月。
產地分佈 我國南部和中部各地均有栽培。
採收加工 夏、秋兩季,糯稻收割後,挖取根莖及鬚根,除去殘莖,洗淨,曬乾。
藥材性狀 本品全體集結成疏鬆的團狀,上端有分離的殘莖,圓柱形,中空,長2.5~6.5厘米,外包數層灰白色或黃白色的葉鞘,下端簇生多數鬚根。鬚根細長而彎曲,直徑1毫米。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表皮脫落後顯白色,略具縱皺紋。體輕,質軟,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歸肺經、腎經。
功效作用 養陰除熱,止汗。屬收澀藥下分類的固表止汗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15~30克,大劑量可用60~120克。主治陰虛發熱、自汗盜汗、口渴咽乾、肝炎、絲蟲病。
藥理研究 糯稻根的藥理研究表明,它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展現出廣泛的藥理作用。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等效果,對於改善人體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透過深入研究糯稻根的藥理機制,可以進一步驗證其在傳統醫學中的療效,同時也為糯稻根在現代藥物研發中的應用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然而,仍需進行更多嚴謹的臨床試驗和安全性評估,以確保其安全有效地應用於臨床實踐中。
化學成分 本品主要含胱氨酸、組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及葡萄糖、果糖、山柰素成分。
使用禁忌 尚無。
配伍藥方 ①治陰虛盜汗:糯稻根、烏棗各60克,紅糖30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②治肝炎:糯稻根、紫參各62克。加糖適量煎服。(南藥《中草藥學》) ③治絲蟲病(乳糜尿):糯稻根250~500克,可酌加紅棗。水煎服。(南藥《中草藥學》) ④治鼻衄:糯稻根30克,水車前15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上一味中藥材: 浮小麥
下一味中藥材: 麻黃根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