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í shí
藥材名稱 | 磁石 |
藥材拼音 | cí shí |
藥材別名 | 吸鐵石、吸針石、戲鐵石、玄石、處石、靈磁石、攝石 |
英文名稱 | Magnetitum |
功效分類 | 重鎮安神藥 |
藥用部分 | 氧化物類尖晶石族磁鐵礦Magnetie的礦石。 |
(動)植物形態 | 形態通常為不規則的塊狀,多具稜角,大小不一。表面呈現鐵黑色或棕褐色,具有金屬光澤,有時表面可能覆蓋有少許棕色粉末。體重且質堅硬,難以破碎,斷面不整齊。 |
產地分佈 | 產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福建、四川、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
採收加工 | 全年可採挖。挖出後除去雜石和泥土。 |
藥材性狀 | 不規則的塊狀或略帶方形,多具稜角,大小不一。表面灰黑色或棕褐色,有金屬樣光澤,有的附有鐵屑狀棕色粉末。體重,質堅硬,斷面不整齊,灰黑色或棕褐色。具磁性,日久磁性漸弱。有土腥氣,無味。 |
性味歸經 | 性寒,味鹹。歸肝經、心經、腎經。 |
功效作用 | 平肝潛陽、聰耳明目、鎮驚安神、納氣平喘。屬安神藥下屬分類的重鎮安神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9~30克,先煎。用治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耳鳴耳聾、驚悸失眠、腎虛氣喘。 |
藥理研究 | 磁石主含超分散磁石微粒,可使實驗大鼠血液中血紅蛋白、紅細胞和白細胞數增加,血液凝固時間延長,血 漿纖維蛋白分解活性增加,同時中性粒細胞吞噬反應增加。混懸液有鎮靜、鎮痛、抗驚厥、消炎和止血作用。 |
化學成分 | 磁石主含四氧化三鐵,其中氧化鐵佔31%,三氧化二鐵佔69%。此外尚含有鋁、矽、磷、鈣、鎂等27種元素。 |
使用禁忌 | 脾胃虛弱者慎服,不宜多服、久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疔腫:磁石搗為粉,鹼、醋和封之,撥根出。(《古今錄驗方》) ②治諸般腫毒:磁石9克,金銀藤120克,黃丹240克,香油1斤。如常熬膏貼之。(《乾坤秘韞》) ⑧治金瘡,止痛、斷血:磁石末敷之。(《千金要方》) ④治陽不起:磁石五斤(研)。清酒三鬥,漬二七日。一服三合,日夜一。(《千金要方》) ⑤明目,益眼力:神曲120克,磁石60克,光明砂30克。上三味,末之,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飲服三十丸。日三,不禁。(《千金要方》神曲丸) ⑥治耳聾耳鳴,常如風水聲:磁石(搗碎,棉裹)15克,木通、菖蒲(米泔浸一二日,切,焙)各半斤,以絹囊盛,用酒一斗浸。寒七日,暑三日,每飲三合,日再。(《聖濟總錄》磁石酒)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