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ǎn zhì
藥材名稱 | 遠志 |
藥材拼音 | yuǎn zhì |
藥材別名 | 細葉遠志、小草、葽繞、棘葾、苦遠志、小雞眼 |
英文名稱 | polygala tenuifolia |
功效分類 | 養心安神藥 |
藥用部分 | 遠志科植物遠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的根。 |
(動)植物形態 |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圓柱形而長。葉互生,線形或狹線形,近無柄。總狀花序頂生;花淡藍紫色;萼片5,外輪3片小,內輪2片花瓣狀;花瓣3,一片較大,先端有絲狀附屬物;雄蕊8枚,花絲基部合生成鞘。蒴果扁平,倒圓心形,無睫毛,邊緣有狹翅。花期5~7月,果期7~8月。 |
產地分佈 | 生於山坡、乾燥沙質草地。主產于山西、陝西、吉林、河南等地。 |
採收加工 | 春、秋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 |
藥材性狀 | 圓柱形,略彎曲,長3~15厘米,直徑0.3~0.8厘米。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有較密並深陷的橫皺紋、縱皺紋及裂紋,老根的橫皺紋較密更深陷,略呈結節狀。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棕黃色,木部黃白色,皮部易與木部剝離。氣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
性味歸經 | 性溫,味苦、辛。歸心經、腎經、肺經。 |
功效作用 | 安神益智、祛痰、消腫。屬安神藥下屬分類的養心安神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3~9克,水煎服。用治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
藥理研究 | 藥理研究結果表明,因含皂苷,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輕度噁心,因而反射性的支氣管分泌物增加而有祛痰作用。提取物給動物狗口服,可促進氣管分泌。此外,尚有降壓和抑菌、中樞鎮靜與抗驚厥作用;祛痰;降壓;溶血;收縮子宮;抑菌;抗突變等作用。 |
化學成分 | 含多種三萜類皂苷,主要有遠志皂苷A、B、C、D、E、F、G,由細葉遠志皂苷元等與不同的糖結合而成,皂苷以皮部含量最多。另含細葉遠志皂苷、細葉遠志素、遠志咕噸酮I、遠志咕噸酮Ⅱ,1,6-二羥基.3,7-二甲氧基咕噸酮、α-菠固醇、豆固醇、遠志皂苷、西伯利亞遠志糖、細葉遠志定鹼、細葉遠志素等。 |
使用禁忌 | 陰虛火旺、脾胃虛弱者慎服。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噁心嘔吐。 |
配伍藥方 | ①治闌尾炎:黃柏30克,遠志20克。煎湯(先煎遠志10分),溫服。(《吉林中醫藥》1987,(2):16) ②治吹乳:遠志酒煎服,滓敷患處。(<袖珍方》) ③治健忘:遠志、石菖蒲等分。煎湯常服。(《衛生易簡方》) ④治不寐:遠志肉、酸棗仁(炒)、石蓮肉等分。水煎服。(《種杏仙方》) ⑤治小兒驚疾:遠志(去心)煎湯。隨時飲之。(《普濟方》)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