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掌葉半夏

zhǎng yè bàn xià

掌葉半夏
掌葉半夏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掌葉半夏
藥材拼音 zhǎng yè bàn xià
藥材別名 虎掌南星、虎掌、禹南星
英文名稱 Pinellia palmata
功效分類 溫化寒痰藥
藥用部分 天南星科植物掌葉半夏Pe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塊莖。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塊莖直徑2~4厘米,周圍生小塊莖。葉1~3片或更多,趾狀分裂,裂片5~11,披針形或長圓形。佛焰苞閉合,綠色,簷部稍內曲,花序軸頂端附屬器線形,黃綠色;雄花在上,密集;雌花在下,與佛焰苞貼生,單側著花;子房卵圓形。漿果卵圓形,花黃白色,藏於佛焰苞內。花期6~7月,果期9~11月。
產地分佈 生於林下、山谷或荒草叢中。分佈於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及長江以南各地。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葉及鬚根,刮外皮,個大者切片,曬乾或烘乾。常曬至半乾用硫黃燻,白天曬,晚上燻,直至全乾。
藥材性狀 扁平球形,扁平而不規則,由主塊莖及多個附著的小塊莖組成,類如虎類腳掌(故名虎掌),高1~1.2厘米,直徑1.5~5厘米。表面淡黃色至淡棕色,每一塊莖中心均有一莖痕,周圍有麻點狀鬚根痕。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辛,味麻舌刺喉。
性味歸經 性溫,味苦、辛。有毒。歸肺經、肝經、脾經。
功效作用 燥溼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溫化寒痰藥。
臨床應用 一般炮製後用,用量3~9克,煎湯內服。用治頑痰咳嗽、風痰眩量、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外用生品適量,研末以醋或酒調敷患處,用治癰腫、蛇蟲咬作傷。
藥理研究 研究顯示,它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抗生育、鎮靜、催眠、鎮痛、鎮咳和止吐等作用,且其所含的β-谷甾醇及其類似物也具有明顯的抑瘤作用。這些發現為掌葉半夏在相關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掌葉半夏對實驗性腫瘤和Hela細胞也具有抑制作用,能明顯促使癌細胞逐漸脫落而使癌體縮小或消失。臨床藥理觀察表明,掌葉半夏對宮頸癌有效,且區域性清潔作用明顯。
化學成分 含胡盧巴鹼及二酮哌嗪類生物鹼。動物試驗表明,水浸劑腹腔注射可對抗士的寧及咖啡因引起的驚厥,對破傷風所致的驚厥可推遲死亡時間。水煎液有祛痰作用,對大鼠有鎮靜作用,對小鼠有鎮痛作用。二酮哌嗪類生物鹼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
配伍藥方 1.治無名腫毒:掌葉半夏適量,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廣西中藥志》中有記載此方法可治療毒蛇咬傷及無名腫毒。 2.治化膿性中耳炎:掌葉半夏塊莖研粉加適量酒,浸2日,滴耳內,每日數次。《湖南藥物志》中有此記錄。 3.治外傷出血:掌葉半夏塊莖研粉撒佈患處。《湖南藥物志》中提到這一方法。
上一味中藥材: 金沸草
下一味中藥材: 海浮石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