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蓽澄茄

bì chéng jiā

蓽澄茄
蓽澄茄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蓽澄茄
藥材拼音 bì chéng jiā
藥材別名 澄茄、畢澄茄、畢茄、山胡椒、味辣子、山蒼子、木姜子、臭樟子
英文名稱 Litseae Fructus
功效分類 溫裡藥
藥用部分 樟科植物山雞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的成熟果實。
(動)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3~10米,有強烈香氣。樹皮灰褐色,小枝綠色。單葉互生,薄紙質,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柄細。雌雄異株,傘形花序式的聚傘花序成束生長於葉腋,先葉開放,總花梗纖細,總苞片4,花4~6朵;花被裂片6,倒卵形;雄花直徑約3毫米,雄蕊9枚,內向,3輪,每輪3枚,第3輪雄蕊基部有2腺體,花葯4室,瓣裂,中央有退化雌蕊;雌花直徑約2毫米,子房卵形,花柱短,柱頭頭狀,有退化雄蕊6~12枚,呈舌狀。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4~6毫米,熟時黑色,果梗長3~5毫米,總梗長7~10毫米。種子有脊。花期4~5月,果期7~11月。
產地分佈 生於向陽山坡、林緣、灌木叢中。分佈於江蘇、浙江、雲南等地。
採收加工 於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藥材性狀 類球形,直徑4~6毫米。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網狀皺紋。基部偶有宿萼及細果梗。除去外皮可見硬脆的果核,種子1粒,子葉2,黃棕色,富油性。氣芳香,味稍辣而微苦。用量1.5~3克,內服煎湯。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歸脾經、胃經、腎經、膀胱經。
功效作用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屬溫裡藥。
臨床應用 用量1.5~3克,內服煎湯。用治胃寒嘔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溼、小便渾濁。
藥理研究 具有調節胃腸運動、抗胃潰瘍、鎮靜、鎮痛及抗菌作用。藥理實驗表明,揮發油有鬆弛氣管平滑肌及平喘的作用;對被動面板過敏反應有抑制作用;對黏膜有區域性刺激作用,並能吸收,對泌尿道及呼吸道黏膜也能發揮此種作用;口服其揮發油,對尿路有某些防腐作用。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枸櫞醛、甲基庚烯酮、芳樟醇、枸櫞烯、香茅醛、莰烯,α-蒎烯、檜烯。此外,尚含檸檬醛、木蘭箭毒鹼、脂肪油以及少量檸檬烯等。
使用禁忌 陰虛血分有熱,發熱咳嗽禁用。
配伍藥方 ①治療胃柿石症:蓽澄茄、吳茱萸、雞內金各5克,乾薑、熟附片、陳皮、檳榔、萊菔子、木香、三稜、莪術各10克,焦山楂、丹參各20克,青黛3克。水煎服,每日1劑。外敷方:皮硝適量(視結石大小而定),用棉皮包,外敷胃脘部,每日換1 次。治療20例,全部治癒。療程長者10天(10例),療程短者6天(10例),平均8天。〔《浙江中醫雜誌》1990;25(10):441〕 ②治療脾胃虛弱,胸膈不快,不進飲食:蓽澄茄不拘多少。為細末,薑汁打神曲末煮糊為丸,如桐子大。每飯七十丸,食後淡薑湯下。(《濟生方》蓽澄茄丸) ③治療傷寒呃噫日夜不定者:蓽澄茄三分,高良薑三分。二物搗羅為散。每服二錢,水六分,煎十餘沸,入少許醋攪勻,和滓如茶,熱呷。(《本草圖經》)
上一味中藥材: 樟木
下一味中藥材: 蓽茇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