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龍涎香

lóng xián xiāng

龍涎香
龍涎香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龍涎香
藥材拼音 lóng xián xiāng
藥材別名 龍腹香、鯨涎香、龍漦、龍洩
英文名稱 ambergris
功效分類 理氣藥
藥用部分 來源於抹香鯨科動物抹香鯨Physeter catodon Linnaeus的腸內病理分泌物。
(動)植物形態 齒鯨類中最大的一種。一般體長14米左右,最大者可達23米。雌雄個體差異大,雌者僅雄者之半。頭部龐大,佔體長1/4~1/3,前端截形。吻向前突出於下頜1.5米。額部巨大,內有特殊脂肪體,或稱鯨蠟器官。外鼻孔1個,位於頭頂左側前緣。眼位於口角的後方。外耳孔極小。上頜具無功能性的痕跡齒;下頜狹窄,每側具25~30枚圓錐形細齒。鰭肢較小,寬而圓,無背鰭,但具少數肉峰,尾鰭較寬。體背暗黑色,體側略淡,腹面銀灰色或白色。
產地分佈 生活於世界各大洋中,喜活動於熱帶和亞熱帶溫暖海洋。我國分佈於黃海、東海和南海,尤以臺灣海域最多。
採收加工 捕殺抹香鯨時在腸中取出分泌物。抹香鯨有時把腸內分泌物排出海上,或老鯨死後遺于海洋上,故又可在海洋上撈得。
藥材性狀 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灰褐色、棕褐色或黑棕色,常附著有顏色深淺相間的不規則弧形層紋和白色點狀或片狀斑。少數呈灰褐色的可見墨魚嘴樣角質物嵌於其中。質輕而脆,斷面外表層為黑灰色,內層為黑色、灰白色與灰黃色相間。嚼之如蠟,有粘牙感。微具特殊香氣和微腥氣。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酸、澀。歸心經、肝經、肺經、腎經。
功效作用 行氣活血、止咳化痰、消積利水。屬理氣藥。
臨床應用 用量0.3~1克,研末服。用治咳嗽、胸悶、癥瘕積聚、心腹疼痛、神昏、淋證。
藥理研究 實驗表明,小量對動物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大量則表現抑制;對離體心臟有強心作用,對整體動物則引起血壓下降。
化學成分 約含25%龍涎香醇以及二氫-γ-紫羅蘭酮、α-龍涎香八氫萘醇、龍涎香醛、γ-環高香葉氯代物、降龍涎醚醇等,還含糞甾醇、表糞甾醇、膽固醇。
使用禁忌 孕婦忌用。
配伍藥方 治溫邪內陷心包:犀角粉1克,羚羊角粉1克,麝香0.3克,牛黃0.3克,冰片0.3克,龍涎香0.3克,珍珠粉0.3克,琥珀3克,硃砂3克,薄荷冰0.15克。(《溼病芻言》回蘇散)
上一味中藥材: 阿魏
下一味中藥材: 橘核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