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佛甲草

fó jiǎ cǎo

佛甲草
佛甲草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佛甲草
藥材拼音 fó jiǎ cǎo
藥材別名 指甲草、禾雀脷、打不死、火燒草、佛指甲、鐵指甲、龍牙草、回生草、萬年草、鼠牙半枝蓮、狗牙瓣、禾雀舌
英文名稱 sedum lineare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
藥用部分 來源於景天科植物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的全草。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全株肉質,高10~20厘米。莖直立或傾斜。葉常3葉輪生,少有對生或互生,線狀披針形或條形,長20~25厘米,寬約2毫米,基部有短距,常帶紫紅色。聚散花序頂生,有2~3個分枝,花黃色,萼片5,狹披針形,花瓣5,寬披針形,雄蕊10,心皮5,成熟時略開叉,瞢葖果。花期4~5月。
產地分佈 生於山坡石縫中或低山陰溼處。分佈於江蘇南部至廣東、四川、雲南、甘肅東南部等地。
採收加工 夏、秋季收割全草,洗淨,在沸水中燙一下,撈起,曬乾或隨採隨用。
藥材性狀 根細小。莖彎曲,長7~12厘米,直徑約0.1厘米,表面淡褐色或棕褐色,有明顯的節,偶有殘留的不定根。葉輪生,無柄;葉片皺縮捲曲,多脫落,展平後呈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常1~2厘米,寬約0.1厘米,有的基部可見短距。聚散花序頂生,花小,淺棕色。果實為瞢莢果。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歸心經、肺經、肝經、脾經。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用量10~15克,鮮用15~30克,煎湯內服;外用搗敷或搗汁含漱、滴眼。用治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癰腫、疔瘡、丹毒等陽證腫毒及湯燙火傷、毒蛇咬傷。
藥理研究 1.抗脂質過氧化和延緩衰老作用:佛甲草提取液顯著降低小鼠血清、肝組織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強小鼠耐寒、耐熱功能,延長小鼠游泳時間。 2.提高缺氧耐受力:佛甲草提取液延長小鼠在常壓缺氧、特異性心肌缺氧、亞硝酸鈉中毒性缺氧及腦缺血缺氧條件下的存活時間。 3.對肝損傷的保護作用:佛甲草提取液明顯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血清、肝組織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佛甲草提取液對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肝損傷的保護作用與其抗脂質過氧化有關。 4.10%煎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 含金聖草素、紅車軸草素、香豌豆苷、香豌豆-3'-甲醚、δ-谷甾醇、三十烷、景天庚糖、葡萄糖、果糖。
使用禁忌 已潰者勿用。
配伍藥方 ①治咽喉腫痛:鮮佛甲草60克。搗絞汁,加米醋少許,開水一大杯衝漱喉,日數次。(《閩東本草》) ②治眼目焮腫,或角膜生斑翳:取(佛甲草)葉汁點之。(《荷蘭藥鏡》) ③治乳癰紅腫:狗牙瓣、蒲公英、金銀花。加甜酒搗爛外敷。(《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黃疸型肝炎,遷延性肝炎:佛甲草30克,當歸9克,紅棗10枚。水煎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⑤治諸癤毒,火丹,頭面腫脹將危者:鐵指甲,少入皮硝搗罨之。(《李氏草秘》
上一味中藥材: 草烏葉
下一味中藥材: 無根藤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