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草烏葉

cǎo wū yè

草烏葉
草烏葉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草烏葉
藥材拼音 cǎo wū yè
藥材別名 烏頭葉
英文名稱 Fohum aconiti kusnezoffii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
藥用部分 來源於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乾燥葉,系蒙古族習用藥材。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株高80~150厘米,無毛。塊根倒圓錐形,長2.5~5厘米,暗黑褐色。莖下部葉具長柄,花時常枯萎。莖中部葉五角形,長5~12厘米,寬6~20厘米,基部心形,3裂,中央裂片菱形,漸尖,近羽狀深裂,小裂片披針形,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深裂,上面被微柔毛,下面幾無毛,上萼片盔形,高1.5~2.5厘米,側萼片長1.4~4.7厘米,下萼片長圓形。花瓣2,無毛。雄蕊多數,無毛,心皮4~5,無毛。骨葖果,長1~2厘米。種子有膜質翅。花果期7~9月。
產地分佈 生於山地、丘陵草地、林下。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陝西。
採收加工 夏季葉茂盛花未開時採收,除去雜質,及時乾燥。
藥材性狀 藥材葉片多皺縮捲曲、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圓形,3全裂,灰綠色或黃綠色。質脆。
性味歸經 性平,味辛、澀,有小毒。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止痛。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用量1~1.2克,多入丸散,治療熱病發熱、洩瀉腹痛、頭痛、牙痛。
藥理研究 實驗證明,有抗炎、鎮痛作用。
化學成分 含生物鹼,其主要成分為烏頭鹼。另含酚性成分、糖和多糖。
使用禁忌 孕婦慎用。
配伍藥方 治腸刺痛,洩瀉腹痛:止瀉子30克,木鱉子(制),查干泵嘎各25克,木通、香附各20克,丹參15克,熊膽、草烏葉、拳參、翠雀花、蜀葵各5克。製成散劑。每次1.5~3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蒙醫藥方彙編》十一味熊膽散)
上一味中藥材: 忍冬藤
下一味中藥材: 佛甲草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