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翼首草

yì shǒu cǎo

翼首草
翼首草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翼首草
藥材拼音 yì shǒu cǎo
藥材別名 棒子頭、獅子草、榜孜多烏(藏藥)
英文名稱 Wing 's-head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
藥用部分 來源於川續斷科植物匙葉翼首草Pterocephalus hookeri(C.B.Clarke)Hoeck的乾燥全草。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根粗壯,圓柱形,徑1.5~2.5厘米。葉全部基生,成蓮座狀,匙形或線狀匙形,長5~18厘米,基部漸窄成翅狀柄,全緣或一回羽狀深裂,裂片3~5對,頂裂片大,披針形,下面中脈明顯,白色,上部疏被白色糙伏毛。花葶高10~40厘米,被白色貼伏毛或伸展長柔毛,頭狀花序單生葶頂,球形,徑3~4厘米,總苞苞片2~3層,外層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被毛,邊緣密被長柔毛。花冠筒狀漏斗形,黃白或淡紫色,長1~1.2厘米,外面被長柔毛,5淺裂,裂片鈍,雄蕊4,稍出冠筒,花柱伸出冠筒,柱頭扁球形。瘦果倒卵圓形,長3~5毫米,成熟時淡棕色,具8縱稜,疏生貼伏毛。花果期7~10月。
產地分佈 生於海拔1800~4800米的山野草地、高同草甸或耕地附近。主產於雲南、四川、西藏及青海。
採收加工 夏末秋初採挖,除去雜質,陰乾。
藥材性狀 根呈類圓形,長5~20厘米,直徑0.8~2.5厘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扭曲的縱皺紋和黃白色點狀鬚根痕,外皮易脫落,頂端常有數個麻花狀扭曲的根莖叢生,有的上部密被褐色葉柄殘基。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木部白色。葉基生,灰綠色,多破碎,完整葉片長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全緣,基部常羽淺裂至中裂,兩面均被粗毛。花莖被毛,頭狀花序近球形,直徑0.8~2.5厘米,花白色至淡黃色,萼片為羽毛狀,多數。氣微,味苦。
性味歸經 性苦,味寒。無歸經。
功效作用 解毒除瘟,清熱止痢,祛風通痺。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煎湯內服,用量1~3克。用治外感發熱、熱病煩躁、洩瀉痢疾、負溼熱痺。
藥理研究 具有明顯的抗炎、鎮痛及免疫調節作用。
化學成分 本品含生物鹼及黃酮甙。經預試尚有樹脂,多糖和酚類化合物的反應。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謹慎用藥。
配伍藥方 ①治痢疾引起腸痛、腹瀉、發燒、打寒顫等症:翼首草、洪 連、烏頭、傘梗虎耳草、黃連、高山辣根菜,角茴香等各一兩相配, 研成粗粉,過篩。每日六錢,煎湯服用。(《四部醫典》) ②治虛熱症引起的各種陳舊性疾病:冰片一餞,紅花三錢,寒水石三錢,果臺六錢,綠絨蒿二錢,甘松香二錢,翼 首草三錢。以上七味藥碎成細粉,過篩。早晚各服一勺。(《宇妥精選三部論》)
上一味中藥材: 白藥子
下一味中藥材: 北豆根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