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五卷·奇戰

奇戰原文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法曰:「敌虚,则我必为奇。」

  三国,魏景元四年,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宣王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于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欣等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乃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欲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从阴平由邪径出汉中、德阳亭趣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信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其子邓忠出其右、司马师綦等出其左。忠、綦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胜。」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綦等,将斩之。忠、綦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进军成都。刘禅遣使请降,遂灭蜀。

奇戰譯文

大凡戰爭中所說的用“奇”,指的是進攻敵人所無防備之處,出擊敵人所未意想之時。在與敵人交戰之際,要採用驚擾其前而掩襲其後,聲衝其東而實擊其西的佯動戰法,使敵人迷茫失主而不知道怎樣進行防備。這樣作戰,就能勝利。誠如兵法所說:“發現敵人有虛弱之點,我就一定採取出奇制勝戰法襲擊它。”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元帝曹奐下詔命令各路魏軍征伐蜀國,大將軍文王司馬昭擔任總指揮,他派遣徵西將軍鄧艾率部牽制蜀將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部截擊妻維,使其不能退回蜀國內地。鄧艾則派天水郡太守王頎等將率部直接進攻姜維營壘,隴西郡太守牽弘從前面進行攔擊,金城郡太守楊欣率部迂迴甘松嶺以側擊姜維背後。姜維聽說魏將鍾會所率諸軍已經進入關中,於是引兵退還。魏將楊欣等率部跟蹤追擊到強川口,雙方展開激戰,姜維戰敗退走。姜維聽說雍州刺史諸葛緒所部已經駐屯橋頭截斷了道路,便從孔函谷進入北道,打算從雍州刺史諸葛緒軍背後繞過回蜀。諸葛緒獲悉了姜維的行動企圖後,立即退兵三十里。姜維率軍進入北道三十里時,聽說諸葛緒軍已經退卻,便又引軍折回,從橋頭透過,諸葛緒也就隨即急速返回進行攔截,但遲到一天而未趕上。姜維於是引兵向東退卻,回到劍閣進行防守;魏將鍾會率兵進攻姜維,但沒有能夠取勝。鄧艾這時上書獻策說:“如今敵人已遭到挫折,我們應當乘勢追擊,從陰平小路經過漢時德陽亭直插涪城,也就是從劍閣以西百餘里繞道而進,前出至距成都三百里的地方,採用出奇制勝戰法直搗敵國腹心地區。那麼,防守劍閣的姜維軍必定回援涪城,鍾會所部就可從大道長驅直進;如果劍閣的姜維軍不回援,則接應涪城的援兵就很少了。兵書上說‘進攻敵人所無防備之處,出擊敵人所未意想之時’。現在我們如能奇襲敵人空虛之處,擊敗蜀軍則是必然之勢。”(是年十月)鄧艾率軍從陰平道進軍透過了七百餘里的無人地區,他們鑿山開路,架設棧道;由於山高谷深,進軍極為艱難,糧運將斷,幾乎陷入絕境。鄧艾親自以氈裹身,從山上翻滾而下;將士們都攀樹木爬懸崖,如同水中游魚一個接一個地前進。鄧艾部隊先期進至江油城,該地蜀軍守將馬邈不戰而降。蜀國衛將軍諸葛瞻獲此訊息後,把部隊從涪城撤往綿竹,擺好陣勢等待鄧艾軍。鄧艾派遣其子鄧忠率部進攻蜀軍右翼;司馬師纂率部進攻蜀軍左翼。但鄧忠和師纂出戰不利,都退了回來,並且說:“敵人不可戰勝。”鄧艾一聽大怒,說:“生死存亡之分界,就在今天這一仗,哪有什麼不可戰勝之說!”鄧艾怒責鄧忠和師纂等人,並要將他們斬首示眾。鄧忠和師纂趕緊重新出戰,結果大敗蜀軍,擊斬諸葛瞻和尚書張遵等人,乘勝進抵成都城北之雒縣。在魏軍兵臨成都的形勢下,蜀國後主劉禪被迫派出使者向鄧艾請降,魏軍於是滅亡了蜀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