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ān shī | 注音 | ㄕㄢ ㄕ |
首字母 | ss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抹去詩句、 刪除詩歌、 消除詩篇、 清除詩詞、 剔除詩意 | ||
反義詞 | 創作詩歌、 編寫詩詞、 創造詩意、 構思詩篇 | ||
基本解釋 | 1.指孔子刪《詩》之說。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謂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者凡三百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世以司馬遷去古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穎達於《詩譜序疏》中稱"如《史記》之言,則孔子之前,詩篇多矣,案書傳所引之詩,見在者多,亡逸者少,則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馬遷言古詩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則以《論語》有"詩三百"之語,斷言"當孔子之時,已止此數,非自孔子刪之而後為三百也。"考今存《詩經》三百零五篇內容,歷歲久遠,布地遼廣,而分體編排,井然有序,比音用韻,大致相近,謂此未經刪汰整理,本來如此,殆難想象。凡有成就,歸美一聖,固未可信,而必謂孔子未曾刪詩,亦逞臆之談。 2.泛指刪選詩歌。 |
指孔子刪《詩》之說。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謂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者凡三百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