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ǔ qū | 注音 | ㄗㄨˇ ㄑㄩˇ |
首字母 | zq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序曲、樂曲、曲子、音樂、樂章、音調、旋律、調子、歌曲、作品 | ||
反義詞 | 斷章取義、亂彈琴、不成調 | ||
基本解釋 | 1.由若干器樂曲組成的一組樂曲。將戲劇音樂﹑舞劇或歌劇中若干完整﹑精彩的段落或樂曲輯成套曲的,也稱組曲,如格里格的《培爾.金特組曲》﹑裡姆斯基一科薩科夫的《金雞組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 |
組曲是由幾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樂章,在統一藝術構思下,排列、組合而成的器樂套曲。組曲是最古老的器樂套曲形式,源於對比性舞曲的組合。早在14世紀,舞會里即盛行一慢一快的對比性舞曲的組合。16世紀初,琉特演奏家仿此形式以1首莊嚴的2 拍舞曲與 1首輕快的3拍舞曲聯合成套曲,例如在法國、德國及英國,通常採用帕凡舞曲和加亞爾德舞曲的組合,在義大利,則採用帕薩梅佐舞曲和薩爾塔雷洛舞曲的組合。此外,許多作曲家還各自按自己的藝術構思,進行各種組合的試驗。 從當時編纂的琉特曲集中,經常可以發現3個或更多舞曲的組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