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ī yì jú | 注音 | ㄗ ㄧˋ ㄐㄩˊ |
首字母 | zyj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諮議會、諮詢機構、諮詢委員會、諮議機構、議事機構 | ||
反義詞 | 獨斷、專斷、專制、獨裁 | ||
基本解釋 | 1.清政府偽裝預備立憲而設立的地方諮議機關。規定該局有討論本省行政興革和公債稅收等權﹐實際上不能監督地方行政。 |
1905年,清廷向全國民眾宣佈實行“預備立憲”。於是模仿西方立憲制國家國會的諮議局開始在各省籌設,議論本省應興應革事件,預算、決算、稅法、公債,及應負義務等。1909年10月14日,除新疆之外,全國21個行省,均成立了一個名叫“諮議局”的新機構。按照清政府官方解釋,“諮議局”性質和作用,是在正式議會尚未成立之前,作為民眾練習議政的場所,也就是說,各省“諮議局”,相當於各省的“臨時議會”。“臨時議會”的議員由選舉產生——此次選舉,不管背後藏有多少貓膩,畢竟是帝制中國數千年以來,首次全國範圍的民主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