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nán jīng lín shí cān yì yuàn | 注音 | ㄋㄢˊ ㄐㄧㄥ ㄌㄧㄣˊ ㄕˊ ㄘㄢ ㄧˋ ㄩㄢˋ |
首字母 | njlscy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912年1月各省都督選派代表在南京組成。為臨時政府的最高立法機關,執行議會職權。2月批准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選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制定並透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不久遷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
1912年1月2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成立。參議院由17省都督派代表組成,設於江蘇諧議局原址。該院系臨時性國會,擁有立法、制憲、財政決算、選舉臨時大總統和副總統、彈劾、諮詢等職權,為臨時政府最高立法機關。29日,選舉林森為議長,陳陶怡為副議長。 臨時參議院成立時,議員到會計17省38人,孫中山率各行政官在會祝賀,並在祝辭中希望參議院“諸君子”在建設新國家的事業中“各盡乃智,竭乃力,以固民國之始基,以揚我族之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