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ū yuàn | 注音 | ㄕㄨ ㄩㄢˋ |
首字母 | s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學院、學堂、學府、學校、研究院、研究所、教育機構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古代教育機構。始於唐代。原為修書、校書、藏書之所,後才用於講學。一般在蒙學之上,有的是本地、本省的最高學府。提倡自由講學,採用個別鑽研、相互問答、集眾講解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講習內容以儒家經籍為主,也有專攻武學、醫學者。清末廢科舉,書院改為學校。 |
書院是中國古代民間教育機構。開始只是地方教育組織,最早出現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則是由朱熹創立,發展於宋代。當時,由富商、學者自行籌款,于山林僻靜之處建學舍,或置學田收租,以充經費。宋代,著名的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陽書院、湖南衡陽石鼓山的石鼓書院、江西上饒的鵝湖書院。粵秀書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辦學院,為清代四大書院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