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ǐ dì shū | 注音 | ㄗˇ ㄉㄧˋ ㄕㄨ |
首字母 | zd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學生、學子、學童、學員、學子弟 | ||
反義詞 | 老師、教師、導師、師長 | ||
基本解釋 | 清代曲藝形式。因創始於滿族八旗子弟,故名。曾流行於北京和東北各地。清乾隆年間形成,清末衰亡。有東城調、西城調兩大流派。表演時以八角鼓擊節。對單絃、東北大鼓等的形成有直接影響。 |
子弟書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創並流行的講唱文學。清初,很多旗籍子弟在戌邊時利用當時流行的俗曲和滿族薩滿教的巫歌“單鼓詞”的曲調,配以八角鼓擊節,編詞演唱,以抒發思歸之情,或反映軍中時事。這種演唱後來傳入北京,約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這種曲調為基礎,參照當時民間鼓詞的形式,創造出一種以七言為體,沒有說白,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書段,演唱時仍以八角鼓擊節,正式稱為子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