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ǐ sūn jiǎo zǐ | 注音 | ㄗˇ ㄙㄨㄣ ㄐㄧㄠˇ ㄗ |
首字母 | zsj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家傳餃子、 家傳美食、 家傳佳餚 | ||
反義詞 | 非家傳餃子、 非傳統美食、 非佳餚 | ||
基本解釋 | 1.舊時結婚儀式中給新娘﹑新郎做的餃子。民間風俗以為新婚夫婦食後會生兒育女。 |
我國古代婚俗禮儀之一,現在某些地區仍然保留,新娘子在男家舉行婚禮的早上吃。吃的時候,一群孩子在窗外問:“生不生?”娶親太太或新郎答:“生!”。這叫“討口彩”,是生孩子的吉兆。
子孫餃子個數有講究,是“天一對,地一對,爹一對,媽一對,(這幾個餃子和普通餃子一樣大)自己一歲一對(這些餃子只有花生大小)”,此外還要煮上8根麵條,麵條要切得很寬,叫做寬心面。煮的時候要用擀麵杖攪拌,還要邊攪拌邊說“擀麵杖擱勒(北方方言,攪拌的意思)鍋,丫頭小子一大窩”,以求多子多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