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uān huī yuàn | 注音 | ㄒㄨㄢ ㄏㄨㄟ ㄩㄢˋ |
首字母 | xhy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禮部、 內閣、 中樞院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官署名。唐肅宗以後設宣徽南北院使,以宦官擔任,總領宮中諸司及三班內侍的名籍和郊祀朝會宴饗供帳等事宜◇宦官勢力漸大,位職亦尊。五代和宋以大臣充當,常以樞密院官兼任。宋南渡後廢。遼﹑金﹑元亦置。明初改並其職掌於光祿寺。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二》﹑《續文獻通考.職官六》。 |
官署名。唐後期設定,有南、北二院,以宦官充宣徽使與副使,無固定職掌。五代及北宋沿置,南院使與北院使改用檢校官充任,或兼領節度及兩使留後,如闕,以樞密副使一人兼領二使,亦有兼樞密副使、籤書樞密院事者。南院資望優於北院。但事皆通掌,只用南院印,二使共院而分設辦公廳。掌總領內諸司及三班內侍之籍,郊祀、朝會、宴享供帳之儀,一切內外供奉、都檢視其名物。元豐改制廢,以其職事分屬有關省、寺。雖仍保留宣徽使名號,但無實職,僅以尊禮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