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建安風骨 建安風骨的意思 建安風骨怎麼讀
“建安風骨”詞語拼音為:jiàn ān fēng gǔ,注音:ㄐㄧㄢˋ ㄢ ㄈㄥ ㄍㄨˇ,首字母:jafg,“建安風骨”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剛毅風采、文質彬彬,反義詞:頹廢懈怠、軟弱無能,基本解釋:指漢末建安時期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等人的詩文所體現的慷慨剛健的風格。南朝梁文學批評家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都曾加以推崇。唐代陳子昂讚美漢魏風骨”、李白稱譽蓬萊文章建安骨”,都給予高度評價。
拼音 jiàn ān fēng gǔ 注音 ㄐㄧㄢˋ ㄢ ㄈㄥ ㄍㄨˇ
首字母 jafg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剛毅風采、文質彬彬
反義詞 頹廢懈怠、軟弱無能
基本解釋 指漢末建安時期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等人的詩文所體現的慷慨剛健的風格。南朝梁文學批評家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都曾加以推崇。唐代陳子昂讚美漢魏風骨”、李白稱譽蓬萊文章建安骨”,都給予高度評價。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侟紳
下一個詞語: 建安骨
建安風骨”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建安時期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建功立業的理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意境宏大,筆調朗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個性特徵,其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文學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 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和女詩人蔡琰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被後人尊為典範。無論是“曹氏父子”還是“建安七子”,都長期生活在河洛大地,這種俊爽剛健的風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關的。 “風骨”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學品評的主要標準。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